停招学硕并不意味着“搞学术的太多”
表面上看,质疑确实有道理,但也仅仅流于表面。如果结合当前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状况,就会发现,某些高校停招、缩招学硕,一方面与学校自身的定位有关,是高校教育自主权的体现;另一方面与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布局调整有关,恰恰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结果。无论是从哪方面看,停招、缩招学硕都不意味着“搞学术的太多了”。
学硕,顾名思义,是以培养学术型科研人才为主的硕士学历教育;而专硕则是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硕士学历教育。在精英教育时代,学硕作为高层次学术研究人员培养,有其历史价值,符合当时科研人才紧缺的社会状况。但也有其局限性,学硕培养年限较短,在不少发达国家要么是将其作为读博士读不下去时的一条退路,要么就是将其当作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阶段,学硕占比都不是很高。简而言之,如果真正有志于学术,学硕的培养经历并不足够;另一方面,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一个特殊阶段,学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在一些国家,则是取消了学硕这一环节,优秀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即可攻读博士学位。
而学硕直接面对人才需求市场,受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则有所欠缺。社会上时常听到用人单位说硕士眼高手低,还不如直接招个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其背后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个人,还在于硕士的培养机制。相较于学硕,专业技能性较强的专硕更能适应人才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换言之,今后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多偏向于职业教育,而学术型的高端人才培养则由主要博士教育来承担。实际上,现在很多人之所以读研,也并不是打算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有专门机构做过考研动机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动机还是为了提高就业、从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言,停招、缩招学硕,扩大专硕比例,既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也符合考生意愿。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用人单位消除对专硕的就业歧视,同时学校要适时调整教学资源和科目设置,提高专硕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之更符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市场的需求。
如此一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层级学术研究型人才,各行其道,各得其所,是所谓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