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做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参与科举了,如果看中自然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官职的,然后在一路从底层成长为封疆大吏,国家的栋梁之才,当然还可以通过父辈的恩封,比如某些高官的子弟被皇帝赐官,当然这个方式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就是很难的了,那么还会有着其他的方式吗?可能还会有人选择卖官,而这样的方式在一般人的严重似乎只有在一个王朝进入到末期的时候,才会出现的,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在清朝想要买一个官职的话,需要多少价钱才能够实现呢?
首先卖官这样现象在我们很多人看到,的确是在王朝的后期才会出现,而且是达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很多帝王在这个时候因为国家的税收问题,也就需要通过卖官的方式来敛财,但是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一个王朝进入到后期才会出现的,其实他自古就是存在的,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方式了,只不过在一些朝代的早期,这种卖官的现象被严格的控制起来了。
其实这种现象最早是出现在秦朝的,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捐官了,只要你向国家上交了粮食,政府也就给你一个官职,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粮食来买自己的官位了,而这种现象每个朝代都是存在的,当然清朝算是将这个制度推向了顶峰了。
而清朝通过捐官成为国家的封疆官吏的人那是有着很多的,其中最出名的也就是李卫了,当然这个人最后也就是雍正的一个宠臣了,但是并不是什么雍正的奴才的身份,而是通过买了一个官员的方式才算是正是进入到官场,而那这个时候还是康熙的时候了,可见这种现象在清朝应该是非常普遍的。
后面来到乾隆的时候,他的铺张浪费和外出游玩,这可都是消耗钱财的,所以这个时候国库也就是非常紧张了,所以也就采用了大肆卖官的方式敛财了,当然也不是什么官员都是能够买到的,这些能够被拿出来卖的官员都是一些四品以下的官职,而且还有着明确的价格,在当时哟一个知府就是从四品的官职,大约需要14000两白银也就可以做到这个官职了,如果我饿们按照现在的白银价格进行核算的话,想要获得这个知府的官职,你就需要拿出了超过300万的金钱了,可见这个价格在当时绝对不是一般人家能够买得起的。
而到了嘉庆的时候,这种现象也就更加的严重了,所以,卖官的现象也就更加的普遍,而且这个条件也是更加的宽松了,为了能够快速的筹集到资金,所以这个价格比起他爹的时候基金已经下降非常多了,但是这个时候也就能够看得出官职已经能够不太值钱了,同样的一个知府的官职,足足比乾隆时期下降了近一万两白银。
所以人们花钱买来官职,自然是希望能够获得收益的,这个就好像是一种投资,总是要讲究回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官员就会产生无数个能够赚钱的方式,比如多设立关卡了,这样的一种方式自然也就加速了统治政权的灭亡了,而这也是我们看在为什么看到很多王朝一般都了后期这种现象才更加严重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