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二十四)苏峻祖约
如果祖逖死之前,能预料到自己的一世英名和全部家人都要砸在自己的弟弟手里,他一定会听从自己的哥哥祖纳的建议,自己抄起一把刀把祖约给剁了。
>
祖纳是祖逖的异母哥哥,而祖逖和祖约是同母兄弟。因此,当祖纳向朝廷上书,表示自己这个弟弟“怀陵上之性,抑而使之可也。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的时候,相关人员不仅没有认真处理这个问题,还反而认为这是祖纳嫉妒祖约,于是把祖纳这封上书转给了祖约。
祖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而朝廷为了照顾这位祖逖的小老弟,就让祖纳提前退休回家了。祖纳倒也潇洒,回扬州去做寓公去了。
只不过,身为祖约异母兄的祖纳也许夹有私心,但是他所陈述的事情却真的不幸应验了。
祖逖去世以后,没有指定继承人(他应该也不敢自行指定),朝廷便任命祖约为豫州刺史,继承了祖逖的全部职务。但是,这个家伙虽然心比天高,却实在没有其兄的能力,这也为其后来丢掉整个淮北地区埋下伏笔。
不久,王敦之乱祸起,祖约率主力部队南下保卫建康,在这里,他见到了另一位北方的将领——兰陵相苏峻。
苏峻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像极了祖逖——都是地方豪族出身,都在永嘉之乱中率领族人抵抗过胡族,又在无力回天后南渡,纠集一大帮子族人再次北上建立根据地。只不过他的地盘没有祖逖大,影响力也没有祖约高罢了。
但是这都不重要,祖约和苏峻的军队虽然战斗力未必能和北方的石勒硬碰硬,对付南方的王敦却有富余。在晋明帝解决王敦的平叛战争中,他们的军队成为朝廷军的主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打赢了仗,就该论功行赏,而战后的首功之臣,却不是作为军队统帅的祖约和苏峻,而是和司马绍有着裙带关系的庾亮、卞壶、郗鉴等人,这就让重兵在外的苏祖两人心里结了个老大的疙瘩。
但是,疙瘩归疙瘩,还不至于让两位将领起兵造反。真正的突破口,是时任宰相的庾亮要苏峻入朝为官,苏峻长期外任,哪里愿意去建康做官?于是上书朝廷,说自己不是当京官的料,请求朝廷哪怕给自己外放一个老少边穷地区也好。结果庾亮还是拒绝了,苏峻无奈,只好整装准备上路。
然而就在此时,苏峻手下的参军对他说了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主意:“将军想去穷地方当郡守,朝廷都不愿意;您要是真去了建康,还有活路吗?”
苏峻一拍大腿,对啊!庾亮摆明了就是要解除自己的兵权,然后设计把自己弄死。现在手上有点兵,还能硬气一把;要是真的脱离军队,失去了指挥权,那自己还有命吗?
于是苏峻断然拒绝,不去建康就任。而庾亮不识好歹,还在诏命苏峻去京城赴任,这就把暴脾气的苏峻给激怒了:
>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邪!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往者国危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犬理自应烹,但当死报造谋者耳!
这段话中的名言——“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后来成了历代篡权夺位者的座右铭。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廷尉是从秦到南朝时期的最高刑事机构主管,类似于今天的公安部长兼最高检察长,苏峻的意思是,我宁可在山头望着廷尉,也不能让廷尉看着被埋在山头上的我)
打定这个主意以后,苏峻就联系了豫州的祖约,邀请他一起举大事。而祖约这时候也正一肚子气——他本就没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手下人都不服他;而当石勒进攻他的时候,他向朝廷苦求援军,朝廷不但不给,反而在淮河南岸修筑工事,似乎是不想让他回来了!
出离愤怒的祖约与苏峻一拍即合,立刻派出两万军队配合苏峻南下进攻建康,而建康也一如五年前王敦时一样,轻而易举地就被攻陷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和之前王敦之乱时的故事基本雷同了——苏峻虽然没有废皇帝,却也结结实实过了把权臣的瘾。而朝廷无奈,只好又求驻扎在荆州的陶侃起兵平叛,苏峻最后兵败被杀,而祖约投降了石勒。
那么,苏峻祖约之乱中,谁是最后的获利者呢?
当然是后赵了。祖约的军队主力南下去掺和造反了,豫州的防务自然空虚。而不善于统御部下的祖约早就尽失人心,其部众早早地就和石勒那边搭上线,这边一缺人那边就过来打,把个祖约追得跑到了离建康咫尺之遥的历阳(今和县),派人逆流而上打皖城(安庆)又没打下来,最终只好投降石勒。
而石勒对这个没啥能力还背叛国家的家伙更没好感,称帝后不久就把祖约全家处决。除了祖逖的一个儿子被老仆抢救出来以外,祖逖、祖约两家人全部见了阎王。
经此一战,东晋至少有四大损失:
首先,是祖逖收复的土地的全部丧失,这不仅是淮北河南地区的沦陷,就连淮南江北一带都岌岌可危,此后不久,石勒的大军就开到了历阳,直线距离建康不过百余里而已!若非石勒军没有水军,顺江而下直取建康都未可知。
其次,是大量财富和人民的损失。王敦之乱仅仅平定不到三年,苏峻和祖约就再次从北方带来了血腥的屠戮,这对于根基根本不稳的东晋来说不啻是巨大的灾难。而苏峻等人将国库里的财富全部劫掠一空,这对东晋朝廷来说就更是抽骨吸髓的压榨了。
第三,是皇权的彻底衰微。晋明帝死后,帝位交给年纪尚小的晋成帝,本就政权不稳;而这一战后,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干预更加明显,从而使得整个东晋从此直到灭亡,皇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权全部被王、谢、庾等豪族把控。
第四,是上游的彻底失控。王敦之乱平定后,荆州短暂地得到了建康方面的控制。而在苏峻之乱后,以陶侃、桓温为代表的荆州统帅基本自成一系,建康很难再钳制住他们了。而这个问题,终于在四世纪末导致了著名的桓玄之乱。
而苏峻之乱的始作俑者庾亮,却收获了意外的结局——他既没有被苏峻当做战犯处决,也没有在叛乱平定后受到处理,反而安安稳稳地渡过了一生。那么,庾亮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何能秉政,又为何能得善终呢?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