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高考不涉及「服从调剂」,所以我们还是以传统高考为主来说明。按照广大家长的思维惯性,在志愿填报时会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方式。这个方式可以使用,但是也要真的会用才可以。如果「冲」不好,很有可能就去了最差劲的专业,「稳」和「保」的机会都没了。
有的学生可能就被调剂到了冷门专业,类似生物制药,化工类
随意的一个调剂,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一辈子,这种改变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比如有一个地信的舍友后来考上了地信专业全国最好的武汉大学,然后又进入了中科院,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当教授,学习能力非常强,当然了,如果当时他上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可能自身会更有动力;也有很多同学因为不喜欢被调剂的专业就直接退学复读,甚至放弃了大学梦!
所以,传统高考体制下,报考志愿尤其是冲刺外省院校时,上什么专业,很有可能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一般的学校招收外省生源,每个专业录取人数不会超过 3 人,但是报考人数肯定非常多,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不可控的「美丽」的误会
怎么能避免这样的误会,让不可控的因素变小呢?重点来了:
还是「冲、稳、保」的战略,一共六个志愿,假设某考生在全省排名是第 2 万名,那前两个「冲」的志愿,就选择往年录取位次在 1 万 9 千名左右的两个学校(A 和 B),不要抱着侥幸心里冲更靠前的学校,那样才是耽误孩子的未来,浪费报考名额,没有任何意义。
「稳」的两个志愿,就选择往年录取位次在 2 万名左右的两个学校(C 和 D);最后「保」的选择 2 万 1 千名到 2 千名的两个学校(E 和F)
3 个层级的志愿这样确定好以后,重点要看「冲、稳」下 4 个学校的专业如何选择,特别是前两个学校 A 和 B。而且,要关注的不是你想上的那些热门专业,而是往年录取位次最低、提档线最低的那几个专业。为什么?A、B、C、D 四个学校,都是刚刚够上往年录取位次的情况,如果全部选择金融、会计、土木…这些热门专业,就是在浪费名额。你可以先放上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后面的几个专业,在填写的时候就要有所考量了。如果真的非常想上这几所学校,那么就要在录取位次最低的那几个「较差」专业中,挑选出自己最能接受、比较看好、稍微有兴趣学习的 1~2 个专业。
这样的话,即便前面几个专业上不了,也有这两个专业保底,而不是自己填选的专业都过不了,等学校随机给你调剂,那调剂到的专业就不一定是自身能接受的了。这个和「矬子里面选将军」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即便是上较差的专业,也是要上自己能接受的,而不是别人随意塞给你的
这是针对传统高考弊端—服从调剂的一个相对有效的解决方式,新高考的同学就没有必要担心了,在志愿填报时相对更科学,最后上的专业一定是自己在填报时报考的专业,不会被随机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