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明天启七年八月十一,年仅23岁的天启皇帝病死。天启帝没有留下子嗣,他唯一的异母弟、信王朱由检,成为明朝的新一任皇帝,年号崇祯。然而,年仅17岁的崇祯帝,此时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将会成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迎接他的将是17年的煎熬和严峻考验。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崇祯登基之初,明朝已经在内忧外患交织下奄奄一息。朝中有权阉魏忠贤一手遮天把持朝政,辽东有凶悍的清朝蓬勃兴起,屡次击败明朝军队,西北中原连年旱灾、疫病流行,百姓衣食难继,农民起义四处开花,立国两百多年的明朝,此时已经衰朽不堪,已经像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随时都有倾覆之虞。
不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凶险局势,并未吓倒年轻的崇祯皇帝。他极力想效仿祖上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企图挽狂澜于既倒,迎战前途莫测的命运考验。他深知“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的古训,大力发现、提拔治国人才,希望能借助他们之力,让明朝发展走上正途。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这时,一个名叫徐光启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徐光启,上海人,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志存高远,苦读诗书,终于在万历三十二年考上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踏上仕途。徐光启一生几乎贯穿整个明朝末年,历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河南道御史、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是明朝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
徐光启最为可贵之处,不是他那一串串官衔履历,而是他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历史上,他被定位为:科学家、数学家、农学家、火器专家、天文学家。徐光启与传统的读书人迥然有别,他不是只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而是留心“经世致用”的自然科学,并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他先后写出了辉耀千古的《农政全书》、《测量法义》、《勾股义》、《甘薯疏》、《徐氏庖言》等著作,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国外著作,为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建树良多。
明朝末年,徐光启堪称唯一能拯救明朝的人。他给当时事关明朝生死存亡的两大问题都开出了良方。对于农民起义,他认为当时连年天灾、农业歉收是农民起义的根源之一,因此多次向崇祯上书,建议大力引进培植甘薯、芜菁等外来高产作物,并亲身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出从育种、栽种、收获、储存一系列方法。
徐光启的策略,事实证明并不是纸上谈兵。明朝农民军起义仅仅局限在长江以北,江南农民却风平浪静,与南方农民大批栽植甘薯等高产作物有密切关系,江西福建等地农民也遭受了严重天灾,但却依靠甘薯等新兴高产作物度过粮荒,始终没有发生农民起义。徐光启热切希望朝廷能向全国尤其是北方大力栽植甘薯等高产作物,以化解造成农民起义的粮荒根源。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对于关外的清朝骑兵,徐光启认为,清朝所倚靠者,无非是骑射精熟的骑兵军团,以步兵为主的明朝军队难以抵挡。他认为,要想战胜清军,必须大力学习西洋先进火器技术,大规模引进制造火枪火炮,以远程火器战胜清朝的传统骑兵。事实证明了徐光启的预见,明朝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西洋大炮参战,就取得了宁远大捷的喜人战绩。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然而遗憾的是,徐光启的科技救国之路,一路走来却坎坷困顿,举步维艰,阻力重重。徐光启的金玉良言,并未引起崇祯的认真重视,有的置若罔闻,有的浅尝辄止,难以真正得到推广应用。朝中的大臣,只知热衷于功名富贵,拉帮结派内斗攻击,徐光启这样埋头做事的清流,屡次受到攻击弹劾,丢官罢职,几起几落,崇祯也不闻不问。徐光启为明朝点燃的希望之火,又被崇祯一点点掐灭。
1632年,徐光启的门生、登莱巡抚孙元化,在登州营建的火器基地,发生叛军兵变。登州城陷落后,孙元化被叛军囚禁,后来九死一生侥幸逃回京城,全部火器被叛军孔有德部毁坏掳掠一空。崇祯帝暴怒不已,孙元化被崇祯关入大牢。
时年已经七十岁的徐光启,心力交瘁,多次上书朝廷挽救孙元化,想为明朝保住一点元气和希望。但一意孤行的崇祯却根本不听,下旨处死了孙元化。孙元化是明朝当时最杰出的火器专家,也是明朝军队火器装备改进发展的引路人,他的死,标志着明朝军队火器装备大业彻底失败。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孙元化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气得一病不起,次年病逝。
徐光启是不幸的,奋斗一生却未能实现自己挽救明朝的梦想。但他又是幸运的,不用承受明朝国破家亡最后时刻的痛苦。徐光启一死,阻止明朝灭亡的最后一点希望随之毁灭。
参考资料:《明史》《罪惟录》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98 字。

转载请注明: 徐光启为明朝点燃了希望之火,却被崇祯掐灭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