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逆天的运气,非七年战争中的普鲁士莫属了。一个国家独自面对四国联军群殴,首都几乎被攻陷,国王几度想服毒自尽。结果最后居然发生神转折,普鲁士人莫名其妙的打赢了战争。
欧洲七年战争,被有些人称为十八世纪的世界大战。开战之前的欧洲形势非常复杂:
英国:想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并垄断全世界的制海权;
普鲁士:企图吞并奥地利扶持的萨克森,变波兰为自己的附属国;
奥地利:主要是想收复被普鲁士侵占的西里西亚地区;
瑞典:主要是想收复想被普鲁士人侵占的波美拉尼亚;
俄国:力图阻止普鲁士东扩,并扩大自己在波兰的领地。
法国:想法最多的国家,它是既想吞并英国在德意志的世袭领地汉诺威,又想保住自己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同时还想遏制普鲁士的扩张。
单从账面上看,两国打四国,普鲁士和英国这是要扑街的节奏啊!但如果再进一步分析,英国是个岛国,欧洲大陆与它不接壤。而普鲁士处于欧洲中部,四个国家都能上去削它,并且英国人的人品呀,一贯又是靠不住的。由此来看,这不是四打二,这是四打一!普鲁士就算不被打死,估计也会被打个半死。
事实也证明,普鲁士真的被削的很惨。尽管普鲁士拥有当时欧洲最精锐的陆军,国王腓特烈二世同样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并且腓特烈国王都已经看出来了,四国联军已经准备对他动手。于是普鲁士先下手为强,发兵痛打奥地利的小弟萨克森,并且成功占领了萨克森。但是这并没有卵用,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啊!
战争开始之初,腓特烈二世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萨克森很快就被普鲁士征服。而且普鲁士在进攻萨克森的过程中,还打败了奥地利派出的援军。腓特烈高兴坏了,一群垃圾玩意,什么东西?岂不料,奥地利会摇人啊!随手就叫来了法国、俄国和所有基督教国家,呼吁大家帮它共同抵抗普鲁士。这些国家早特么看普鲁士不爽了,所以一致派兵对普鲁士宣战。
在当时,除了英国、丹麦、荷兰、瑞士、奥斯曼帝国外,其他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派兵群殴了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心想,你能摇人?我就不能摇人来帮忙?结果,一个人都没有摇来,包括了已经是盟友的英国。当时的英国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狡诈,每次都要等到普鲁士被锤的半死了才帮帮小忙。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国只向普鲁士提供了两次帮助。七年的战争啊,提供两次帮助???然后英国佬就选择了作壁上观。普鲁士成为整个欧洲的公敌,腓特烈二世的肠子都悔青了。
眼看俄、奥联军的步步逼近,腓特烈二世绝望了,他甚至想要用自杀来逃避失败。但谁都没有想到,奇迹出现了。俄国主战的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亲普鲁士的大坑货彼得三世继位。彼得三世继位后,立即宣布停止进攻普鲁士,而且还和腓特烈二世订立攻守同盟,出兵援助普鲁士,因为他是腓特烈的粉丝。一个天大的反转出现了……
俄国人退出了战争,瑞典人立马跟普鲁士签订了合约。对不起啊,别记仇;奥地利被气的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它打不赢普鲁士,也不得不罢兵休战。被打的半死不活的普鲁士就这么捡了一条命。最后各国互相签订了和平条约。一场持续了七年,波及整个欧洲的战争就此结束。
战争中,损失最大的是普鲁士,因为这场战争几乎都是在普鲁士境内打的,仅老百姓就死了五十万以上。但是,普鲁士却因为这场战争一跃为欧洲五大列强之一,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并列。腓特烈二世也因此功业,被后世誉为腓特烈大帝。
坦白的说,腓特烈大帝能起死回生,除了实力之外(换别人早死透了),运气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也给德国人创造了一个不好的模范。后来一战和二战,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就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也能够再现腓特烈大帝当年创造的奇迹,能够起死回生。结果奇迹没看见,德国算是彻底死透了。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类似于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的神转折,只不过名气没有那么大罢了。比如东晋时期的桓温灭蜀,就是运气决定战争成败的典型案例。当时桓温率领一万精兵逆长江而上,试图收复被氐族人占据了四十多年的益州。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能重整士气,成汉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成汉皇帝李势见势不妙,跑的比兔子还快,连跑了九十里,晋军也因此在后方一路狂追。成汉的地方官见皇帝都跑了,也纷纷向晋军投降。于是,成汉就这么戏剧化的被灭掉了。桓温因为率军攻灭成汉的功绩,一跃而起,进入了东晋的权力核心圈。
东晋也因为灭了成汉,统一南方。在后来与北方胡人政权之间的拉锯战中,始终保持了可以三线出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