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有的孩子在学习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的孩子却学得艰难无比。
归根结底,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同造成的差异。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有以下7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否则会严重拉低孩子的成绩。
1
不会复习预习
尽管老师再三强调,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考前更要复习,可是还是有孩子当成耳旁风。
认为复习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课上老师都会讲。
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
课前预习,可以提前发现新课的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将新知识彻底吃透,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使之后的学习更加畅通。
不会预习复习的孩子,只会上课跟着老师听,下课围着作业转,考试之前抱佛脚。
看似学习也很充实,但是越往后学越艰难。
尽早培养孩子预习复习的习惯,才能打牢基础,越学越扎实。
2
上课总是走神
一位老师说过:
要想知道孩子上课认不认真,看孩子的橡皮就知道了,如果孩子的橡皮只有正常使用的痕迹,那么很大概率上,孩子上课是在认真听讲。
如果孩子的橡皮有掰断、抠挖、涂抹的痕迹,甚至一块新橡皮不到几天就消失不见了,那么孩子上课的时候肯定光玩橡皮去了。
课堂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那么课后作业就不会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可能好。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上课状态,可以通过孩子平时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和老师沟通。
发现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开小差,不能认真听讲,就要及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专注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3做题喜欢翻答案
写作业的时候,难免会有不会写的题目,这个时候孩子要么翻课本,去课本中找答案,要么直接翻后面的答案。
或许有些孩子会说,虽然我看了答案,但我并没有直接抄啊,通过答案我也知道了这道题该怎么解。
可实际上,一边做题,一边翻书,题是做对了,但是知识却没有真正掌握,因为孩子只是做了一次知识的搬运工,知识并没有在大脑中停留。
所以,做题之前先把该翻的书翻完,该记得记下来,该理解得理解透,然后再用做题去检验,发现问题再查缺补漏,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步骤。
4
总是粗心大意
经常有孩子,作业或试卷发下来后,懊恼的说:“哎呀,这道题我会做的,竟然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
其实,粗心真的不是小问题,孩子是会做了,但是写出了却总是因为粗心出错,随随便便几分十几分就没了。
而且,现在粗心丢的是分数,等以后中考高考,丢的可能就是录取通知书了,别以为是夸大其词,养成了粗心的习惯,就很难改正了。
督促孩子做题先多看几遍题目,再一步一步认真,,重视做题的步骤,重视过程,不要只关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写完之后认真检查,以防万一,不要题目一做完就万事大吉,谨慎一点总不会出错。
5不会利用错题本
孩子犯错了,不管是什么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引导他明白,自己不该这么做,会伤害到谁,会造成怎样的损失,然后进行反思,以后如何避免再犯错。
在学习上也一样,我们之所以提倡孩子做错题集,就是让孩子记下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学会这个知识点,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错。
可是有的孩子的确有错题本,但是却不会用,每次把错题誊上去了,然后就没看过了,其实这样错题本就成了表面功夫,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错题本其实是最好的学习、复习工具,每次复习的时候,把错题本上的题重做一遍,全部弄懂,其实这次复习就完成了一大半。
6
考前打疲劳战
每次考试前,孩子们都会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个时候的孩子难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
有的孩子甚至会打疲劳战,花费过多的休息时间来学习。
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是方法不可取,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不努力,临时再怎么抱佛脚也没用。
更何况,学习需要充足的精力,孩子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的时候哪有精力集中注意力听讲。
所以,复习要努力,但是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休息,一个会休息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
7一到考试就紧张
一些平常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一到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就开始掉链子,不是学习不到位,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一进考场就焦虑,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尿频尿急,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头晕、肚子痛、拉肚子等身体不适表现。
以这样的状态进入考场,孩子当然发挥不好。
所以,考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态问题,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寄予太高的期望,平常心对待即可。
告诉孩子,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它只是用来检查之前的学习成果。
考试很重要,心态更重要,好心态造就好成绩。
以上这7个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坏习惯,才是影响大部分孩子成绩的罪魁祸首。
各位家长可以多留意、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才是提升成绩的王道!
▌编辑:张旭婷
▌审核:肖丽香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都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