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活到老,学到老"。
那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向良师益友学习,向自己学习。
前两者的学习有所限制,而向自己学习较为靠谱。
那又该如何向自己学习呢?这就要说到复盘了。
复盘这个词,来自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放在学习上,复盘就是刻意地对自己所学到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能够快速地运用起来,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以往的认知能够结合起来,自己在这些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吸入的知识。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这样说道: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并不能带来任何改进,而所谓练习,是在你的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中给予自己正面和负面的反馈。最终,根据这些反馈,在今后的练习中进行调整。
从上面的文字描述中,你能看出刻意练习,本质上是一个PDCA循环。
而复盘,本质上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刻意练习。
这放到项目上来说,同样适用。
做项目复盘,你不仅需要回忆之前所做的工作,还需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项目复盘包括回顾事件,收获了哪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总结其中的经验。
那什么时候复盘较为合适呢?
通常,我们可能会在整个项目结束后才进行一次复盘。但问题不会等到那时才出现,因而需要我们以更高的频率来做复盘。
若是每一天都做复盘,时间上会有些紧,你也会觉得过于频繁。
你可以在问题出现时,就进行复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时的你,头脑也会处于一种整理状态,效率也较高。毕竟,复盘不是一次性的,哪怕是在之后遇到类似项目时,也可以再次复盘。
总之,复盘没有时间节点,在任何你觉得有必要的时候,都可以复盘。
那复盘如何进行呢?
复盘,应回顾最初项目实施的目的,想要达成什么目标,之前所制定的计划是什么。然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对项目全程进行回顾;若是时间较少,可以只对关键节点进行复盘。
但不论是全程复盘,还是关键节点复盘,都要把重点放在总结项目经验上,看是否有需要优化的点,包括个人和团队方面总结。
针对个人,回顾所做的事情,找出自身不足,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改进;针对团队,分析管理过程和项目流程,对项目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达成统一意见,以便之后的工作中快速运用。
那项目复盘,需要哪些人参加呢?
复盘,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需要参加。但在项目中承担着关键角色,全程参与项目的人,最好都参加。
PM-项目经理
Tech lead-技术负责人
BA-需求分析
QA-质量保证
Dev-开发人员
项目发起人及其他高管
商务
因为多一个参与人,也就多了一个视角。况且,不同时期的人对项目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参与人对项目的建议很重要。
你可能会说,那客户也是项目参与人,我们复盘也要带上他?
嗯,带不带得看项目实际情况。若是传统项目,就不必带了,因为客户的参与,会让团队成员不敢表达出真实想法;但若是敏捷项目,就得带上客户,因为客户的参与,很是重要。
那项目复盘,有什么方法呢?
复盘常用的方法有"GRAI复盘法"和"十步复盘法"。
这里来说一下"GRAI复盘法",它有4个步骤,包括Goal(目标回顾)、Result(结果陈述)、Analysis(过程分析)、Insight(归类总结)。
比如,公司的小A,前段时间做了项目投标,但参与后,并没有中标。那么,他在复盘时可以这样进行:
回顾目标:计划拿下某互联网公司企业内训的项目。
评估结果:实际上,标书是他自己做的,做完后,他没有通读,没有让其他同事给予建议,也没有梳理招标中所涉及到的内训课程内容,没有确定本次投标需要配合的人员。
若说工作亮点,可能是苦劳,整个过程都是他一人在跟进,对整个流程较为熟悉。不足的是不懂得与他人合作,项目失败。
分析原因:他分析下来,觉得标书没问题,只是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所需的基本资料,没有给到对方,也没有完全亮出自家的优势资源。
总结规律:在做此类工作时,目标和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直接套用之前的经验;要根据自家的优势来制定策略,否则在陈述时会乱了方寸;确定好方法后,寻求同事帮助,可以模拟招标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方案和自我陈述。
(分割线)
在职场中,我们常会反感写日报和周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写日报、周报时,也是一次简单的复盘,通过每日、每周的反思,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同样,项目经理也难逃写日报、周报的"噩梦",在这一过程中,你不仅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让自己走得更远。
雷军曾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也就是说,做好复盘时有技巧的战略勤奋。因为复盘,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事件本身的样子。并且,复盘是PDCA中的一环,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做好复盘,让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不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