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就像北上广深的楼市,你觉得它已经热度爆表了,但很快,它会再次升到一个新高度。热度一轮接一轮,但核心内容永恒不变:教育焦虑、鸡娃,再加上去年流行起来的内卷,三个词儿承包了绝大多数争论。
前年,因为北京海淀区的高考分数极高,“考二代”和“海淀黄庄”成为了“海淀妈妈”的标签,还有网上关于四岁孩子掌握 1500个英语单词的段子,“在美国是够用了,但在海淀肯定不够”,一时间,鸡娃盛况又被点燃了。
从小就“博览群书”的“鸡娃”们
白热化的竞争和巨大的教育投入,从面临高考的高中阶段,蔓延至中考、小升初,甚至入侵到幼升小,鸡娃无孔不入。对读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各种反人性的训练,当然是不光彩的,于是,鸡娃被披上一层自圆其说的外衣——比如,鸡娃妈妈群的流行黑话“素鸡”,是“素质教育鸡”的简称,号称要让娃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与此相对的是“荤鸡”,只要学习好就行。还有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比如“鸡眼”,家长每天带着光度计出门,寻找光线最好的地方让孩子读书,以保护视力。
教育焦虑是内因,鸡娃是外在表现,内卷代表了部分外在成因和环境因素,家长和孩子通通被裹挟其中。
谁都知道教育焦虑有危害,但大多数人就像《小舍得》里的田雨岚一样,没把孩子逼到身体和精神出现了重大问题,就一直不觉得危害已经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提前抢跑,真的合理吗?在西方教育学浓厚的人本主义氛围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终身幼儿园》这本书中写道,人类最佳的学习方式来自幼儿园,因为只有幼儿园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在这些探索中,孩子们学着如何认识世界、用怎样的方式思考、怎样使用语言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等。而马不停蹄的补习班和无止境的刷题之风,早已蔓延到学龄前儿童身上,他们怎么还会有时间去探索世界?
幼儿园时期,往往是孩子们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
鸡娃和教育焦虑,同时也是家庭关系的最大破坏者。
在未来教育世界排名中,新西兰教育长期位列前茅。但新西兰的小学普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小学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建立好孩子与家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基础的条件,让孩子在家中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爱,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但现在,很多家长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强压孩子学习,剥夺他们玩的权利,要他们听话服从,家庭进入畸形的“强迫和压抑”状态,不但让子女与父母相形渐远,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