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学生都顺利完成2021年研究生报考流程时,全盲女孩吴潇却遇到了特殊困难。吴潇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大四学生。今年,她有意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多次致电该校招生办及心理学院沟通。10月22日,该校相关负责人明确回复“不能报考”,理由是“不具备条件提供便利”。
平心而论,陕西师范大学的回复的确是基于现实条件的考量。从专业而言,常规的心理学专业学习需要观察受试者表情、情绪等,全盲学生在这一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障碍。此外,在考试评估、盲文教材供给、校园无障碍设施等方面,许多普通高校也往往难以满足视障学生的特殊需求。
条件不具备,固然可以成为高校简单回绝的理由,但若总是以此为由,那么条件就永远都得不到改善,也就难言残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真正保障了。面对特殊学生诚恳真挚的需求,弥补短板,主动创造对残疾学生更加友好的条件,才是一所大学更具温情的选择。
事实上,以上提及的诸多困难绝非首次出现,而已经有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虽对视觉有较高要求,但并不意味着盲人在这一领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念峰就认为,人体接收的七成信息来自视觉,但视觉也是欺骗信息的主要来源。盲人进行心理咨询时,看不见咨询者的服装、表情等可以伪装的“面具”,反而可以静下心来。通过感知语调抑扬顿挫、情绪喜怒起伏的变化,准确抓住患者心结。盲人心理咨询师李芳洲、蔡佳斐、吴君沁等多个成功先例,也打破了盲人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刻板印象。
随着现代科技的赋能,盲人的日常学习不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困难重重。盲文转换机、有声读书、读屏软件、盲人打字机等,可以解决他们的读书和考试需求。而在校园建设中增加盲道、残疾人通道等无障碍设施,本来也是高校尊重少数群体权益,创造人性化校园的必要举措。可见,在这一问题上,只要愿意改善,没有多少困难是无法逾越的。
近些年,国家在保障视障群体平等受教育权,推动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法律层面,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从高考正式提供盲文试卷,到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首次面向盲人开放,也体现了实践层面的逐渐进步。
只是就现状而言,视障群体仍旧面临不少选择困境。比如,在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能够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生活起居也更加方便。但是目前国内只有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接受单考单招的视障学生,而且专业局限于按摩、针灸等少数几个领域。2019年,浙江省盲校校长蒋辉军甚至发出了“不说100%,可以说99%都是在走(推拿按摩)这条路”的感慨。对于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的视障学生来说,则会面临不被接受、学习条件不够友好等各种问题。
任何人的梦想都不应该被忽略。当他们自己都不轻言放弃时,社会和高校也应提高重视程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支持和保障。此前盲人从事软件工程师、心理咨询师、律师、调音师等职业的成功案例,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克服生理困难,拓展更为多元的职业选择。对此,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专业课程,帮助盲人走出“只能做按摩”的选择困境。对普通高校而言,也可通过试点等方式,逐步在师资力量、无障碍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建设,构建对残疾人更为友好的校园环境。
总之,面对视障学生的考研申请,高校目前条件不具备或许是现实,但这绝不该成为对此无所作为的理由。正视特殊群体的真实需求,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正是一所大学的温度所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