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危,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这就是咸丰的顾命八大臣)代写珠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咸丰帝去世后,6岁的载淳即位,拟定年号“祺祥”。
七日改年号“祺祥”为“同治”。
年号是古代封建时期一个具有特色的纪年方式,先秦到汉朝初年是没有年号的,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第一个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而历史上年号最多的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共有17个年号。
而到了明清时期的皇帝们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所以后世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比如永乐皇帝,嘉靖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
明清皇帝基本上都是一个年号,但是有两位皇帝是例外,他们两个却有两个年号,他们就是明朝的朱祁镇和清朝的爱新觉罗.载淳。两个年号的背后隐藏着难以启齿的悲痛,他们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才出现了两个年后。
朱祁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
朱祁镇庙号明英宗,他是明朝第六任皇帝,同时也是明朝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因病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
由于朱祁镇年幼无力处理军国大事,就由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大局。
太皇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正统八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
随着三杨去世,太皇太后张氏驾崩,这时皇帝朱祁镇才二十岁,二十岁的皇帝想来也没什么主见,一直以来被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就是听信了宦官王振的意见,朱祁镇决定亲征瓦剌,可是也是王振的决定造成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明朝精锐部队一下子全军覆没,致使明朝军事力量断档了。这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运。
随着瓦剌逼近京师,众人拥立朱祁钰为皇帝,这就是明代宗(庙号是南明时候才有的)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他带领下成功地挡住了也先发动的京师之难,之后他便成为明朝真正的皇帝。随后也先想归还先帝朱祁镇,可是朱祁钰不同意,最后几个回合谈判下来终于派了杨善去再次谈判,结果他把皇帝带了回来。朱祁钰把他安置在南宫,并在严密地监视中度过了七年。
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这个时候,石亨、张辄,许彬、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重登帝位。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天顺意在顺应天意。
朱祁镇的经历是历史上少有的,他因此也有了两个年号。
清朝爱新觉罗.载淳两个年号——祺祥,同治
载淳是清朝第十位皇帝,入京后第八位,他有个弟弟不过早夭,于是载淳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大家都知道他的年号是同治,可是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那一场政变,历史上不会有同治年号,只有祺祥。
这时的贪恋权力的慈禧太后勾结奕訢发动北京政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十六日两宫太后和幼帝载淳启程回京,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后行。十一月一日两宫太后抵京,即召见奕訢等王大臣,安排政变事宜。
次日,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罢景寿等军机大臣职。三日命奕訢为议政王,入军机处,并以桂良等五人为军机大臣。
八日诏赐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处斩,景寿、匡源、杜瀚、焦祐瀛褫职,穆荫遣戍军台。至此顾命集团全军覆没,慈禧太后抓住了权力开始了她为所欲为的后半生。她先后拥立了三位皇帝,彻底改变了清朝历史。而祺祥年号也只能被写在历史书中,可怜清朝最后几位皇帝没有一点权力,简直就是傀儡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