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描写体现项羽之威特别传神。钜鹿之战后,项羽大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钜鹿之战是项羽一生辉煌的顶点。虽然当时的大秦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六国纷纷复国,但秦军的虎狼之师仍然让六国恐惧。项羽却能一举大破秦军的最精锐部队,因此一战成名。诸侯们入见项羽从辕门起便膝行跪爬,连头都不敢抬,从此以后诸侯们就不得不迫于项羽之威而甘拜下风。
诸侯们为什么如此惧怕项羽?项羽究竟有多厉害?先来看看项羽对付的秦军有多厉害。
钜鹿之战项羽的对手是秦将章邯和王离。章邯堪称是秦朝末期的帝国军支柱,秦二世时期秦朝最后的勇将。陈胜、吴广起义军已逼近咸阳,起义军将领周文率军到达戏水。戏水即在现在陕西临潼新丰镇附近。至于周文率领多少起军部队,《汉书》记载“车千乘,卒十万”。那么周文本人会不会只是类似草莽的匪首,根本不懂军事?应该不是,不然陈胜不会把这种逼近攻打帝国都城的重任交给他。
《汉书》里也写到周文原来是项燕的旧部,曾追随春申君。周文自己说“自言习兵”,就是认为自己是懂军事的,但《汉书》也交待了周文原来的工作是“视日”,其实也就是看太阳判断吉凶,类似于占卜的工作。尽管周文看起来是赵括一类,多会纸上谈兵,但不可忽略的是大环境下起义军是“得道多助”处于很大的优势,而大秦帝国已是亡国末路。
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少府的章邯,和周文一样不是军事将领出身,进言给秦二世,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急调骊山刑徒迎击顺势而来的起义军。于是章邯一路追得周文至曹阳到渑池,最后兵败自杀。章邯并未罢手,又大破齐楚联军杀到定陶,连项羽的伯父项梁都死在章邯之手。王离则是大秦名将王翦之孙,武职世家出身,继任上将军,和章邯不同的是王离所掌握的军队是秦朝的正规军,而且有可能是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史记》里在好几处记载过大秦统一天下之后曾令大将蒙恬率军“北逐匈奴”、“北击胡”,后来收复“河南地”,便因河为塞,临河筑四十四县城戍边。这些边防军的将领就是王离,俗称其军队为“长城军团”。
抗击起义军的章邯骊山刑徒,再加上曾北击匈奴的王离长城军团,战斗力可想而知。这也是钜鹿之战时为什么诸侯们都作壁上观不敢帮项羽的原因。因为都被吓破胆了。诸侯们为什么被吓破胆了?因为现实的例子就摆在眼前,项羽的伯父项梁就是在救赵国的时候死于章邯之手。
项羽的厉害还不仅仅在于武力值。当然,如果说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武力值已经爆表,那么项羽所率楚军的武力值简直就是超爆表。战神之所以称为战神,不仅仅是因为本身的战斗力超强,更主要的是因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霸气。
早在项羽的伯父项梁迎战章邯之前,楚国的卿子冠军宋义就认为项梁骄矜自满而必败,因此坐观秦赵大战,等到项梁救赵时也并没有出兵相助。同时宋义又积极谋取联齐,让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对于宋义这种坐观成败从中渔利的小人行径项羽非常不耻,于是一举杀了宋义。《史记》记录了当时项羽说过的话,“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这时候的项羽把楚国之安危放在前,完全不同于蝇蝇苟苟的宋义之流。这时候的项羽不阴狠不多疑,是最让人喜欢的项羽。
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是因为项羽以大义为义。正是在这个危急时刻,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必死之心,决不生还之念,先是大破王离,接着又大破章邯,摧毁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军事力量。
平心而论,章邯王离之败原因太多。一来章邯是少府出身的将军,打了胜仗难免气派大起来,和王离这种世代名将出身的将军有矛盾,以至于两个人不能精诚合作。二来大秦后方已乱,不但不能给章邯支持,反倒让章邯时时忧心恐惧,不能专心作战。
项羽则完全相反,一意笃行,勇气过人,大义在前,不以私念不先,因此一鼓作气为曾经强大的大秦帝国划上句号。秦之败始于此,而不在于什么谁先入咸阳谁为关中王。
只是时移世易,后来的霸王已经不是曾经的霸王,结局让人唏嘘。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风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