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独家稿件,严禁转载。
一、东吴大帝为何碧眼紫髯?
提到孙权,想必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碧眼紫髯”四个字。那么,这位生于浙江富春的东吴大帝,为何会拥有碧绿眼眸、紫色虬髯呢?
《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
由于孙权天赋异相,惹得坊间纷纷对其血统产生了置疑:持异议者认为“碧眼”、“紫髯”绝非汉族外貌特征,更有甚者臆断其母是来自欧洲的女海盗。
《大航海四》中的女海盗阿芝莎
欲廓清流言真伪,还需从孙氏家族成员生平,东汉三国时期的中西交通史,以及“孙策传位”等几个层面加以分析,才能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孙权的绿眼、紫须,究竟典出何处?
查阅《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权外貌的描述是“形貌奇伟,骨体不恒”,并未出现“碧眼”、“紫髯”等词汇。
《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
不过,刘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作注之际,援引《献帝春秋》的文字: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骑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孙权)”。
考《献帝春秋》作者为袁晔,乃三国时期东吴人士,系孙权同代人,故其叙述尚属可信,否则裴松之也不会予以引用,“傍摭遗逸”,以补《三国志》的缺略脱漏。这便是孙权“紫髯”的最初出处。
三足鼎立形势图
对于“碧眼”的记载,则未见于正史,最初见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虽然《三国演义》仅仅是一部小说,但其中有大量内容取材于千百年来民间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
《三国演义》连环画《小霸王怒斩于吉》
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孙权“碧眼儿”的称呼能流传讫今,至少说明其眼眸绝非百分之百的黑色,更接近“碧色”或“青色”。
三、其他孙氏家族成员的外貌特征
那么,作为东吴大帝的孙权怎么会出现“碧眼紫髯”的生理特征呢?在他身上是否真有异族基因呢?让我们从他的亲人入手,看看其父母与兄弟当中,是否存在“碧眼”、“紫髯”。
《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
对于孙权父母的记述,最权威的文献莫过于《三国志》。按照《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所载:孙权之父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既然是“武圣”孙武的后人,那孙坚确系汉族无疑,桑梓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区)。
《三国演义》中的孙坚形象
再看孙权之母,乃孙坚的正室吴氏。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孙破虏(孙坚)吴夫人,吴主(孙)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由此可见,孙权的母亲吴氏亦为汉族,且与孙坚同属吴郡人士,生长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姑苏区),后搬迁至同郡的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为孙坚“生四男一女”。
既然是一母所生,孙权的长兄孙策、三弟孙翊是否有“碧眼紫髯”的特征呢?史书对孙翊体貌特征的记载付之阙如,所幸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保有对孙策容貌的描述:“策为人,美姿颜”。可见,孙策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翩翩少年,并无“碧眼紫髯”。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
既然孙坚、吴夫人、孙策身上皆无异于常人之处,孙权的“碧眼紫髯”又是从何而来呢?
四、孙权之母是北欧女海盗?
针对孙权的独特外貌,坊间存在一种论点:孙权的生母是来自欧洲的女海盗。理由是孙坚生长在吴郡,滨海临江,遇到女海盗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从中西交通史的角度分析,实则不然。
到大航海时代(公元十五世纪末叶),葡萄牙航海家巴托罗缪·迪亚士(Bartolomeu Dias)才在非洲南端发现了通向东方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
好望角
此前,欧洲人前往中国都是经由陆路,或者采取陆路加海路的模式。东汉时期,确实有欧洲人来华的记录,但都是通过两汉设在交州的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地区)进入内地。
孙权之母系欧洲女海盗之说,实属荒诞不羁。即使在普及了”水密隔舱技术“的宋元时期,近海航行仍旧风险频发:为确保海路航运,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耗时两年“以丁状万人开神山河(胶莱运河)”,采取海运加河运的联运模式,以期降低波涛之险。
元代的胶莱运河
虽然该项工程耗尽了山东境内的第一大湖“百脉湖”,但仍在礁石、海浪与泥沙的夹击之下,归于失败。综合以上几点可知,在遥远的公元三世纪,欧洲海盗集团扬帆远航到中国南方,无异于天方夜谭。
至于出现这种说法的原因,据笔者推测是受到《三国志》的影响。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开篇,有一段关于“孙坚上岸击海贼”的记载:“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钱塘),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孙坚操刀上岸,指挥众人击溃贼寇,“斩得一级以还”。坊间关于孙坚曾与异族女海盗接触的传言,概滥觞于斯。
不过,联系《孙破虏讨逆传》上下文可知,孙坚这次杀贼之旅,出发地是其任职的富春县,与事件的发生地钱唐县同属吴郡下辖,相去不远。更重要的是:两地通过钱塘江水道相连,无需借助外洋航路即可到达。所以,上文的“海贼”是为“水贼”,不可与后世的“海盗”混为一谈。
四、孙权与吴夫人之间的亲子关系
关于孙权的生母,除了“欧洲女海盗说”之外,还有另一个说法长期流传:孙坚在外征战之时,结识了一名异族女子,诞下孙权之后交由吴氏抚养。实际上,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开篇即已写明:吴夫人系“吴主权母也……生四男一女”,子女人数与《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基本吻合。笔者为何使用“基本吻合”一词呢?缘于历代史学家们对孙权四弟“孙匡”的身世莫衷一是。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均为吴氏所出。对此,西晋史学家虞溥持不同意见,在其所著《江表传》中写道:吴魏洞口之战,“匡(孙匡)为定武中郎将,违范令放火,烧损茅芒……权(孙权)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指明孙匡乃是庶出,其母为孙坚的另一位妻子丁氏(《三国演义》中“吴国太”的原型)。
《三国演义》中的吴国太
不过,《志林》的作者虞喜(东吴名臣虞翻之后),以及裴松之则认为孙匡乃是吴夫人所生,丁夫人所出庶子系孙朗。尽管孙匡的身世扑朔迷离,但对于孙权与吴夫人之间的母子关系的,无论是陈寿、虞溥、虞喜还是裴松之,历代史家均未提出过丝毫置疑,足见其确系吴夫人亲生。
五、从“孙策传位”看孙权的血统
除了借助正史文献与逻辑推理,“孙策传位”的决策同样为考证孙权的血统提供了旁证。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破虏将军孙坚攻打荆州刘表,兵围襄阳,单骑行岘山,为黄祖手下军士射杀。
《三国演义》中的孙坚之死
孙坚亡故后,继承孙氏基业的是其长子——“小霸王”孙策,而孙权、孙翊则作为兄长的左膀右臂,尽心辅佐。岂料,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亦独骑外出,被故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设伏重伤,命在旦夕之间。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中伏
孙策薨逝前,当着兄弟子侄以及众将之面,传位给二弟孙权。当时的江东孙氏,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南北士族之间的土客矛盾;彼时情景,诚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所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倘若孙权不是孙坚与正室吴夫人所生的嫡子,而是异族女子所生庶子,孙策又岂会传位于他?同时,根深蒂固的“夷夏观”,也使江东的众多士族不可能认同拥有异族血统的孙权。是故,孙策“以事授权”的传位决定,本身就说明二人系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六、孙权“碧眼紫髯”的科学解释
现代遗传学认为:人眼颜色由虹膜决定。孙权的双目呈现碧绿之色,主要与其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虹膜基质中黑色素的含量,以及虹膜基质的细胞密度有关。
考虑到虹膜的颜色由基因决定,故存在变异的可能。换言之,倘若一个人的基因发生突变,其虹膜的颜色亦随之改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孙权的骨肉至亲均无“碧眼”,独他如此。
再看孙权的“紫髯”,则可能体内的钼、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胡须颜色偏红,历史上不乏其事。
包大人饰演的虬髯客
隋末西京人张仲坚,也拥有一副“赤而卷曲”的美髯。五代杜光庭所著的小说《虬髯客传》便是以张仲坚为原型创作,将其与李靖、红拂女并称为“风尘三侠”。
由是可知,孙权的“碧眼紫髯”是基因突变与胡须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高的结果,并无异族血统。
由于古人对遗传、变异等近代科学知识缺乏了解,将孙仲谋的“碧眼紫髯”视为天赋异禀、帝王异相,反倒在客观上增强了东吴君臣之间的凝聚力。恰如诗云:“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