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唐贤秋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代表知识学习层次的学历,只能成为大学生获得某种竞争机会的一张入场券,综合能力才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获取理论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关于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不同专业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政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五项能力要求,即“获取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能力;专业性思维和专业知识方法的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开拓创新创业的能力;流畅的汉语表达、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外语的能力。”因而,政治学专业实践教学,重点是培养政治学专业学生的“国家标准五项能力”。能力作为行为主体认识与把握世界的度量或水平,是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人的能力也就无法体现和评价。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是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大学生能力培养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必经之途,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有效把握,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应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大学生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性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而非某个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实践教学会挤占理论课教学时间,不愿开展实践教学;一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定位认识不清,认为实践教学与自己不相干,只要完成讲台上的理论课教学这“一亩三分地”就够了,不想开展实践教学;一些教师认为,自身没有什么社会实践经验,不知道如何策划和组织实施,不敢开展实践教学;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不外乎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或进行专业实习,不去想更多办法来组织实践教学。这些现象与高等教育形势变化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高校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实践育人,在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中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强化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五项六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五项六式”实践教学模式是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这是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自身条件出发,根据政治学类专业特点而摸索出的一种实践教学新模式。所谓“五项六式”,是指围绕五项能力建设而开展的六种实践教学方式。其中,“五项”是指“五项能力”,即学习思考能力、辨别取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五项能力”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传承发展而来,并结合了政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五项能力”要求,体现出自身特色的能力培养模式。

学习思考之所以成为一项能力要求,是因为在知识爆炸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如何进行系统学习,并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成为当代大学生应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辨别取舍之所以成为一种能力要求,是因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充满着谣言和假象,一些人因真假难辨而迷失方向。增强辨别取舍能力才能站稳政治立场,并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口头表达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条便捷道路,也是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块敲门砖。文字写作,是当代大学生急需提升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组织协调能力,是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将为他们在毕业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六式”是指围绕“五项能力”培养而探索出的六种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即交流对话式、专题推进式、多样竞赛式、活动参与式、社会体验式、警示教育式。“六式”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单一思维,开阔了实践教学新视野,促进了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六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参与性与互动性,聚焦政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五项能力标准,“六式”相互融合、交互作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及组织协调能力,还能增强他们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广西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11 字。

转载请注明: 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