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镖局其实就是物流公司,快递小哥们送货,表面看是比拼货物分拣速度和运输手段,但这些都需要社会安全做大背景。
古代社会可没现在这么安全,既没有社区、也没那么多警察,更谈不到快速出动的特勤。
很多人把“皇权不下县”,幻想成君与士大夫(乡绅)共治天下,带着莫名的鸳梦暖色。
其实,皇权根本不是不想下县,而是成本压力无法承受!
古代低下科技水平,无法快速传递消息和动员人力,导致国家无法面对数以亿计的个体,只能借助宗族、社团来实施管理。
因此,行走在江湖上的快递小哥们,要是没有几件法宝傍身,还别说送货,说不定走到哪个山沟里,就被人“管杀不管埋”了。
一、镖局的起源
镖局是社会不安全状态的映射,当安全需求不能被个体保镖保证,镖局作为保镖的社团便出现了。
关于镖局起源于何时尚存有争论,多数人都支持镖局出现在明清时期的说法。
在清朝人所撰的《坚瓠集》中描述,明正德年间,出现了一种叫“打行”的组织。
“打行”里聚集着一批孔武有力、一脸横肉的壮汉,专为富豪提供安保服务,甚至充当赏金打手,专治各种不服,因此被称为“铁拳头”。
另外,在著名市井小说《金瓶梅》里,西门庆的生意除了绫缎铺、药材铺外,还开着“标行”。
虽然此时的标行与镖局尚有差别,但小说里标行的业务是以“标船”运送货物,显然已具备了镖局的功能。
要注意一点,“西门大官人”生意做得再大,也不过是地痞出身,真正的达官显贵,是不会涉足这种没本钱生意滴,丢不起那人!
“西门大官人”的“标船”能通行无阻,主要是靠江湖朋友给面儿。
在卫聚贤先生所著《山西票号史》里,将山西人神拳张黑五的镖局,定做正规镖局的鼻祖。
这家名号为“兴隆”镖局,总号在北京前门外大街,创立于清乾隆年间。
不管上述说法哪个更符合实际,至少我们能够知道,镖局是由单打独斗的保镖聚合而成,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应付更险恶的社会环境,并发展壮大自身。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二、拿刀开路的行镖?
说到行镖运货,你脑子里会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长长的镖车队伍上,插着镖局的镖旗,前面的趟子手沿途高喊:“我武维扬!”
等遇到剪径毛贼、江洋大盗、冷峻的目光先在空中碰撞出火花,而后一声断喝:“尔等大胆!”
旋即拔刀相向,杀个痛快!
要真是这样的画面,恭喜您,武侠小说没白读。
“我武维扬”是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录》里的桥段,讲的是北方最大的镖局——镇远镖局。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只可惜,拿刀开路从来都不是走镖的方式,现实里的镖师不是一帮肌肉长到脑袋里的愣货,而是个非常低调的行业。
低调才是走镖的不二法门!!
没有哪个镖局是靠拳打脚踢行走江湖的,这种方式对一个企业来说,成本太高,根本维持不下去。
镖局走镖的线路,都事先派人趟过,沿途大小码头、说话好使的提前拜好。
趟路都是银弹开道,打通各种关节后,镖旗一亮自然有人照应。
有些特别不太平的地面,则干脆和当地大佬结成联盟,镖局按时孝敬,大佬出面摆平道上朋友。
联盟优点在于一旦镖车被劫,当地大佬有义务出面铲事儿。
自己家的地面,您都镇不住场子,收个毛线孝敬?!
越多的联盟关系意味着走镖线路的丰富,也代表着镖局的实力。大镖局手里的线路多,甚至可以出租线路牟利。
所以,镖局选择镖师,最重要的不是看手上功夫硬不硬。
当然了,如果你出身高门大派,师傅牛逼、师兄弟也牛逼当然更好,一旦出了事,师门不会坐视不理,这也算种背景资源。
但一般来说,镖局选择镖师,首先看脑子灵不灵活,看不看得出眉眼高低,不能是愣头青。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在走镖过程中,遇上江洋大盗、剪径毛贼,也不像文艺作品描述的,一帮人拿刀站在路上,高喊:“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而是在路上做个路障,因为拦路的也不傻,也得看看劫的是谁,不是所有的镖局都能劫。
一看车上镖旗是大佬们打过招呼的,该放还得放。
另外,也要看镖局名号、镖师数量,别踢上铁板(这就是树镖旗的作用)。
行镖车队一看有路障,就知道有人要做没钱买卖。
会立刻停下镖车全员戒备,但绝对不会动手清理路面。
因为,这种举动意味着不懂规矩,要武力闯关,双方再无回旋余地,只能动刀死磕。
这是行镖的头领会走到前面,抱拳拱手低调表示,“小号行经贵宝地,请江湖兄弟赏口饭吃!”
随后,双方出来一通盘道,各自表述背景、师承关系、跟哪位大佬是朋友。
如果双方一盘,你是我师叔大姨妈哥哥的邻居,不看僧面看佛面,镖局花点小钱,就能安全通过。
这也是镖局喜欢招大派弟子,军中袍泽的原因,拐弯抹角指不定能跟谁挂上钩。
如果碰上愣头青,油盐不进,只能比划一番,也不是兵对兵将对将拿刀互砍。
而是各自比划一段,看看手段高低。
两边都是练家子,指不定一亮相就知道干不过,也能和平解决。
上面这些都不行了,镖局才会卸下镖旗,全部镖师亮家伙硬闯。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前面的“盘道”过程,基本都能解决问题,拿刀砍出一条血路的情况非常罕见。
有时,镖师见对方人多势众,也会主动放弃,首先保证人身安全,货物等总镖师出面解决。
而打劫的拿了货物,也未必会马上分赃,而是等着镖局总镖师出面。
对于劫道的来说,次次都拿刀砍成本也太高,镖局总镖师来了,说不定能谈成定期的孝敬,可以低成本高收益。
因此,镖师个人的武力值很重要,但并非次次都能用上,真正重要的是背景,包括镖局的背景和镖师的背景。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三、镖师的基本技能和规矩
行镖路上拿刀砍人的机会很小,会做饭、会修鞋、会剃头,反倒是更重要的技能。
古代城镇之间的距离,可没有现在这么密集,野外宿营几乎是每天必经之事。
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能打猎就打猎,不行就拔点野菜吃干粮,但不管怎样生火做顿热乎饭吃,都是缓解一身疲劳最好的方式。
除了吃饭,另一个重要技能是修鞋。
能天天骑马的主,估计也不干了镖师这苦差事,每天奔走在路上的镖师们除了费饭,再就是费鞋了。
会修鞋,会打草鞋,便成镖师们另一项经常用到的技能。
镖师们的另一项必备技能,就是会理发。
衣着邋遢,须发凌乱可是影响镖局的形象,要是进了市镇,谁知道你是镖局的,还是劫道的?
所以,镖师间相互剪头,刮胡子,是必备的手艺,而且经常用到。
会做饭、会补鞋、会理发,这三项生活技能,再加上挥刀砍人的武力,就是常年在外走镖的四件法宝。
镖师行走江湖,除了四件法宝护身,其实最重要的是规矩。
不拆路障是种规矩、与人盘道是种规矩、尽量不直接冲突也是种规矩。水路行镖的“昼寝夜醒”、“人不离船”、“避讳妇人”三规;
陆路行镖的“不住新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驻店三规;
进旅店后的店内巡视有无“异相”、店外巡视有无“异风”、厨房巡视有无“异味”的“三异”;
睡觉时“身不离衣”、“武器不离身”、“车马不离院”的“三不离”。
上面这些异常琐碎行镖的规矩,涉及到了生活琐事,但却是镖师们用血的代价总结而来。
很多人不知基于什么心理,总愿意将古代生活描述成一幅鸡犬相闻、田园牧歌的画卷。
但画卷永远是画卷,只能挂在墙上。
任何时代的人都在面临生存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于自然环境,也来自于人类之间。
古代技术能力的低下,只会让生存压力比今天更甚,那些无脑仰慕古代的人,一定要注意穿越时投胎的技术含量。
投胎要不高不低,生在大富之家,做个混吃等死的富N代是最佳选择。
投的太好,生在帝王之家,没准儿混成了哀宗、思帝,被人咔嚓了。
投的太低,绝对比现在更惨,除非你想脑袋别腰带上,做陈胜吴广。
可话说回来,要是能决定投胎目标,直接投个今天的富二代岂不更好,跟古代较什么劲?!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90 字。

转载请注明: 古代镖师的四件法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