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童黎】“最新风波出在清华大学身上,这尤其让人遗憾。”昨(24日)晚,《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在微博发出上述感慨,理由是外界对这所中国顶级名校做出正面表率寄予很高期望,但后者对外轻率发布了“突破中国知识界和舆论场普遍认识”的结论。
很显然,由清华大学组织专家评估“双一流”建设周期效果,自评“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所引发的争议,还在继续。
胡锡进在这条评论中指出,有关清华的这次评估或许有模型内的一些数据支持,但该结论突破了中国知识界和舆论场的普遍认识,做此绝对结论并且这样对外发布至少是轻率的。
与此同时,“中国公众对涉嫌浮夸的任何表现都非常敏感、反感”,所有有影响的机构都应汲取前车之鉴。
而从有关清华大学的评估迅速引起舆论反弹,到教育部很快给出客观评价来看,胡锡进认为中国舆论和机制有比较强的纠偏功能:“中国舆论对浮夸的反应之快之有效,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社交媒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建设设置了2020年、2030年和本世纪中叶这三个大的节点,以五年为一轮推进梯次性的建设目标。
随着2016-2020年“双一流”首轮建设进入收官期,迄今已有至少30所相关高校在近期陆续开会总结自己的“江湖地位”,各自依托专家得出了“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全面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和“全面实现了‘双一流’建设近期目标”等不同评估结果。
其中,据清华新闻网9月21日消息,9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组织的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全面、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持续提升,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很快,“中国是否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在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不少网民认为“自封”不对劲,但也有声音反驳提出中国高校不应“妄自菲薄”。
社交媒体截图
对此,在24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多所高校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有专家在评议中提到,一些学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对此教育部怎么看?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场回应指出,应该说,经过这五年的建设,相关学校不断地汇聚优质资源,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她补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也会引导各建设高校,进一步加大改革,进一步提升内涵,不断地加快建设进程,以此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