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科创

风暴眼

开学了!

国内高校迎来了新一届学生。

人们发现,

多数国内知名大学

研究生新生人数已超过本科新生,

而研究生群体中多数是硕士生。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硕士的数量、质量,往往是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为何?因为按照传统的教育规律,一个学生从本科毕业考取硕士生,意味着迈向研究型人才的第一步,然后成为博士、博士后,成为真正的研究人员。硕士生往往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科技人才储备。

然而近年来,我国硕士生群体迅速壮大的同时,他们中绝大部分并没有转向科研。不少学生“考研”是迫于就业压力。一张硕士文凭就等同于较高的收入和职位——如此意识支配下,便很少有硕士生会选择继续深造从事科研。许多研究所、高校的导师们忽然发现,招收硕士时的人不少,可他们在两三年后考博的,却没剩下几个。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大学里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可真正的科研人才没有增加甚至是少了。

高校硕士生,如今有学术型和专业型之分,也就是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别,但无论是哪种,都应有一种研究意识、科研意识。这应是高校培养硕士生的一个根本,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他们去“找饭碗”。一个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应用型的人才。我们需要我们的硕士生群体成为创新人才。

在一些世界知名大学,读硕士往往是“很苦”的,那里,图书馆的灯永远亮着,直至凌晨;那里,硕士生就要开始做科研人员的。读研是学习,更是以科研为工作。硕士生的三年要与科研有密切的接触,了解科研这份职业。即使将来不做科研,也是明明白白地离开,做到无怨无悔。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由此,我们呼唤更多的硕士生,能成为科研人员,不为一时之利所动,愿意攀登科技的高峰。当然,社会也要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不能让这些“准科研人员”有“永远买不起房”的担忧。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有教授提出培养硕士生七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七种武器”:

第一,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第二,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三,在竞争环境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框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第六,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

第七,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调能力。

# 这样的硕士生人才越多,我们的科技创新就越有坚实的基础。#

END

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 | 张炯强

图片 | 东方IC

编辑 | Amy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新民科学咖啡馆新民晚报社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公益科普项目”新民科学咖啡馆“,为您打造新鲜、有趣的科技资讯台。欢迎品尝和订制,属于你的那杯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科学咖啡“。23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41 字。

转载请注明: 争相读研却少有人做科研?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