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绝大多数的人物形象,都是在情节发展中多次出现,经过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塑造成功的;甚至一个人物的某种体现重要性格特征的言行,也往往一再复现,反复描述。例如贾宝玉“砸玉”的行为,第三回写了,第二十九回又写;王熙凤为取悦贾母,伶牙俐齿地与贾母说笑、逗趣,在第二十二回、四十三回、四十七回、五十回中都有类似的描写。这种写法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一次次的加深,如果借用国画技法的一个术语,似可谓之“皴”,由此而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的人物却仅仅出现过一次,即与读者仅有“一面之交”而同样使读者“过目不忘”,即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例如贾元春、焦大、傻大姐等等。下面分析焦大。
王熙凤取悦贾母贾府的焦大,就是一个与读者仅有“一面之交”但却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的全部活动,仅在第七回里。后四十回中的第一百零五回,写贾府被抄家时,焦大又出现了一次:从宁国府跑到荣国府,其实这是个没有什么意义的故事。焦大出场后的中心动作就是“骂”,而且,“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脂评指出:“可见骂非一次矣。”据尤氏介绍,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舞台剧版焦大对于这样的“功臣”,祖宗在世时,都对他“另眼相待”;他自己也说:“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可见他确曾有过一段自认为“辉煌”的历史。然而,时过境迁,贾府的祖宗不在了,他自己又酗酒乱骂不怕死,于是,“功臣”的光环也随之不见了。眼下的主子对他的态度,用尤氏的话来说,就是“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
焦大然而焦大并没有“死”,他把贾府上下骂了个“底儿朝天”。他首先痛骂大总管赖二“不公道”,“欺软怕硬”,其实这只是表面文章,他乘机大骂总管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处境今不如昔,是对大总管的不服气。接着,痛骂贾蓉,表示他根本没有把今日的主子放在眼里,而把自己与贾府的祖宗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同样包含了他的功劳,“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要维护自己的“功臣”的“尊严”,不惜“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摆出了一副拼老命的架势。
焦大把贾府上下骂了个遍最后,则更进一层,公然痛骂贾珍之流“偷鸡戏狗”,矛头直指宁国府的第一把手。一个处境今不如昔的人,往往对眼下的种种“丑恶现象”有着特殊的敏感,此中或大有人生哲理存焉。焦大从往日的自己以为的“辉煌”沦落到今日的被“全当一个死的”,这个巨大的落差,使他近乎“本能”地看到了贾珍之流的丑态。别人也许看到了不说,而焦大,自恃有功,无所顾忌,于是和盘托出,大骂不已。
贾珍文学作品中刻画的奴仆形象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有所谓忠仆和恶仆两类。忠仆,往往对几代主子都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从不说主子的坏话,因而也就得到了主子的信赖;恶仆,则想方设法坑害主子,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包括谋财害命,使主子家破人亡。而焦大,既非“忠仆”,亦非“恶仆”:他是一个独特的具有震撼力的奴仆形象。在主子与奴仆的关系中,主子骂奴仆,似天经地义,不足为怪;而奴仆骂主子,则有违常规,令人惊异。因此焦大痛骂蓉哥、珍爷的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更何况焦大之骂恰恰揭露了这个只有两个石头狮子还算干净的宁国府中惊人的腐败与肮脏。
而焦大如此激愤的原因,不外是“恨”与“怨”:他面对贾府大厦将倾之所以如此痛心疾首,是因为他知道这大厦的来之不易,他把自己也视为构建这大厦的“功臣”。他对正在摧毁着这大厦的今日的主子,充满了刻骨的“恨”,对他来说,岂止是骂骂而已,他简直就想和他们拼命:“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同时他又为二十年前“焦大太爷”的风光一去不复返而充满了今不如昔的“怨”。一“恨”、一“怨”,交融在一起,“恨”中有“怨”,“怨”中有“恨”。
贾蓉与焦大对骂倘就其“恨”而论,或可谓“贾府的屈原”,但其愚昧之“怨”,则实在难与屈原并论。焦大的骂,就他本人而言,是一种愤激的宣泄,虽然最终被塞了一嘴的马粪,但毕竟痛快一番;而对于贾府来说,实在是无济于事的,焦大所骂的“王八羔子”们、“畜牲”们,依旧“安富尊荣”下去。当然,焦大也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活法:凭借自己的功劳,安于老仆的地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宁国府里是可以“安度晚年”的。然而,往日的“辉煌”,眼下的冷落,张扬的个性,酗酒的恶习,决定了焦大不可能改弦易辙,而只能选择被塞马粪的命运。在焦大的身上,我们似乎感受到一种人世沧桑、功过难定、自爱、且醉且醒的无奈。也许,正是这独特的个性,使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不会忘记这位仅有“一面之交”的“焦大太爷”。
焦大《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的人物还有醉金刚倪二、二丫头、傻大姐等等。而最耐人寻味的人物之一就是焦大。反复出现的精雕细刻的形象,蕴涵深厚、栩栩如生,已属难能可贵;而如上述之“一面之交”者,亦能跃然纸上,永驻读者心中,则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为我们留下的是无限的文学之“味”与人生之“味”,而绝非虚妄之谜;他寄望于后世读者的是“解味”,而绝非“猜谜”。参考资料《红楼梦》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下次不见不散~
在《红楼梦》中,焦大只出现一次,为何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0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