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六点半棍法的源流

棍术自古以来属各大武艺之祖,是十八般武艺中重要的攻防兵器之一,它在武林中广为流传,而且多以外家棍法为主。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过:“若能棍,则诸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可见,棍在冷兵器时代占有重要的地位。咏春拳六点半棍法属内家棍法,外传甚少。

六点半棍法主要由前三点、后三点以及中间不进不退为半点的六个基本动作组成,因此被武林中人称为六点半棍法。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北宋《武经总要》说:“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闩杵,曰杆。”

在冷兵器时代,棍棒的使用与配备比其他兵器(如刀、枪、剑、戟等)便利得多。能练就一身娴熟的棍法,一旦遇有突变,常常可以借用家中的扁担、山野树林中树木的粗枝或竹竿为兵器。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徐浩峰的《师父》中,廖凡用长竹竿退敌

以棍棒为兵器的好处小但在于其取材容易.而且其运用也十分方便,可抡、劈、扫、舞,可伸可缩,可上拦,可下打,棍头和棍尾都可运用,其威力也容易发挥,拳诀中有“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之说,其威力往往可使对手防不胜防。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六点半棍历史

六点半棍法,源出少林棍法,承该派传说当年典故及叶问宗师文字记载,是因当年火烧少林寺,至善禅师逃难,更被满清朝通缉,当时为求逃避官府耳目,便混迹投身于反清地下组织红船戏班中作(煲头)。

在班中认识弟子梁二娣,当时他所干的职位工作,班称为(笃水鬼),至善留意到梁二娣因工作每日都竹杆不离手,更因长期工作而不觉地以练得臂力雄浑。

至善见此良材,技传有缘人,便将少林六点半棍传授于梁二娣,二娣学成棍技,尽得至善真传,所以六点半棍又名二娣棍。六点半棍法便在红船中得以流传。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后黄华宝和梁二娣两位前辈初步完善了咏春拳的体系,该套棍法也被称为咏春六点 1半棍法。

咏春黄华宝与梁二娣乃戏班中人,两人知已为伍,二人尚武,两人更将咏春拳,六点半棍法,交换修习,日夕观摩,互相研习补短取长,混成一家,从而六点半棍亦成咏春拳必修兵器之一。

六点半棍法是一套很简单的棍法,内容全无花巧,更没有多余的动作。所以整套棍法很短,也很实用。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六点半棍法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棍长2.4-2.7米,比其它武术的齐眉棍(1.5米左右)长得多。

一般的棍术强手在前(一般为右手),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加强劈打的攻击力,一般棍术以劈扫打为杀伤。

六点半棍因为实在太长,因此强手(一般为右手)在后,这么做的好处是在前的弱手仅作为控制长棍运动方向的支点,后手控制进退和攻击,主要以点、刺、挑杀为主。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这是传统武术中长枪的典型用法,所以实际上六点半棍并非棍法而是枪法。

六点半棍的使用要求地方要空旷,两个持棍者对打则至少需要一个直径达10米的圆圈场地才能容纳同时由于六点半棍主要以点戳刺为主,实战往往一下弹开对手兵器,就直接刺中对方,向来有“棍无双响”的美名。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所谓弹棍就是用棍的人,以自身的劲道带动长棍自身的弹性,与对方的兵器接触之后直接将其弹飞。

所谓棍无双响呢,是指弹棍一下将对方兵器弹飞后直接攻击身体。因此六点半棍的弹棍是最核心的技术,也是最难练习的。

在甄子丹和张晋的对打中,就出现了多次弹棍的表现。当然,真正的格斗很少会出现不断对打却毫无收获的情形,尤其是兵器格斗往往瞬间就能分出胜负。只是影片为了表现打斗的细节,放大了这个过程。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甄子丹和张晋二人在片中的“棍斗”,也是六点半棍在《叶问》系列中的“首秀”。影片不仅通过大银幕展现了这门罕见的武术,而且也是咏春系列电影中的一项突破。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影片中两人同时从兵器架上拿起长棍之后,共同摆出了预备起棍的棍法起手式。两根六点半棍的交锋,核心不在于杀招刺棍,而是在于弹棍。在甄子丹和张晋的对打中,就出现了多次弹棍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73 字。

转载请注明: 咏春除了木人桩和八斩刀,还有罕见武术——六点半棍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