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国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增幅近10倍,累计拨入科研经费上万亿

7月19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有关成效。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详细介绍了这10年来,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

过去十年我国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增幅近10倍,累计拨入科研经费上万亿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从8.2亿到88.9亿

十年来,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增幅近10倍

雷朝滋介绍称,十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主动布局建设了25个前沿科学中心、14个集成攻关大平台、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超过1500个。

据介绍,十年来,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支撑了数百万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创新资源也加速汇聚。雷朝滋指出,十年来,高校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拨入经费从768.7亿元增长到1592亿元,十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上万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从2012年的391.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47.5亿元,增长超过116%。高校科技活动中的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9万人年增长到33.4万人年,增幅近60%。创新资源的汇聚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跃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创新背后,高校成果转化能力也明显提升。据介绍,十年来,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力量和转化效率显著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授权率从65.1%提高到83.9%;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2000多项增长到15000多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实现了质、效、能的同步提升。

突破“卡脖子”问题

超十所大学被教育部点名表扬

这十年来,高校充分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聚力打造“国之重器”。

雷朝滋介绍称,在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羲和逐日、高速铁路、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大国工程中,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在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天鲲号”,实现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完成了从“被封锁”到“出口管制”的历史性跨越;清华大学牵头设计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再如北京大学研发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助力我国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高档数控系统,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湖南科技大学领先研发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号”,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依赖。

“这十年,高校科技成果丰硕,我这里只是点了少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很多高校取得了优异成绩。”雷朝滋说。

在扎实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上,高校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朝滋介绍称,在实施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上,高校牵头承担了40%的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培育的新品种覆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超过200万人次。

此外,高校也主动融入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教育部先后和北京、上海签署了共建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京高校与北京市在集成电路、脑科学等领域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多学科交叉平台;在沪高校牵头承担人工智能、超限制造等上海市重大专项。

其中,清华大学与浙江省共建长三角研究院,并以此为引领累计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50余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孵化培育科技企业2700余家,其中规模超百亿企业近20家,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破五唯,督促“双一流”整改

真正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如在推动“放管服”改革上,教育部积极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持续推动赋予高校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明晰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红线底线,为高校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同时,教育部也会同科技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组织高校开展了扩大高校科研自主权的一系列试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在深化评价改革上,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2020年又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直属机关在评估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带头“破五唯”,督促“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对照整改,以创新质量、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高校逐步树立。

雷朝滋表示,教育部将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加强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走好“千校万企”“百校千项”“百校千城”的产学研合作“三部曲”,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服务,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26 字。

转载请注明: 过去十年我国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增幅近10倍,累计拨入科研经费上万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