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人认为,英语这门学科让许多中国天才止步不前,再优秀的人才也败在了它的面前。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
很多人觉着,他们在学习、考研、读博的过程中,都碰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英语成绩,很多人艰难的在英语的海洋里挣扎,虽然想早点沉底,但是奈何实际需要让他们不得不在浪花里反复扑腾,一次又一次地拿起自己想要放弃的英语,因此很多人常常感叹,如果没有英语,自己就可能是个优秀的天才,只是这样的想法是否现实?其实,如果仅仅将所有的责任推到英语学科之上,只能说是太荒唐的观点。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有着很大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在一些国际会议中,都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虽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规模最大的常用语言,但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上,还是英语占了上峰,这也是中国教育之中将英语教育放在重点培养的原因。
而在生活之中,我们也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在线下或者是线上的辅导班中,除了数学等学科的报名人数较多外,英语绝对是一门补课人数最多的学科,而著名的新东方也是靠英语起家,这当然也不是英语的魅力有多大,只是因为实际的需要促进了英语行业的发展,好像越来越多的人无形中被推着去学习这一门语言,不管乐不乐意,只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能够保证自己未来路上的稳定发展。
几年前,清华大学画家陈丹青愤而辞去博导的职位,按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原来是学生的英语让他很不满意。他说,会画画的不会英语,考不上我的研究生;会英语的不会画画,虽然考上了我的研究生,但是几乎没有画画的潜能,我没法教。陈丹青说的情况应该是当今大学的普遍。几乎所有专业的研究生考试都面临着陈丹青类似的问题,不同的是程度有差异而已。英语也确实成了当今研究生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做科研的人,有研究潜力的人很多时候往往被败在英语这门科目之上。因为现在是一个讲究国际教育的时代,很多时候是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因而英语成了必修的课程,很多资料都是全英文,国际会议也是英语的交流,因而要想做研究,就必须把英语提上来。
现在的研究生选拔,注重各方面的要求,尤其是英语成了一门限制的重要学科,近些年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英语的分数线也越来越高,这也让一些人确实十分难堪,很多搞研究的好苗子因为过不了考研英语这一步,因而很多人也只能抱怨“发展无门“。
确实,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英语从来都是一门不太被重视的学科,虽然从其小学或者幼儿园的时候都有了学习英语的条件,但是到了大学毕业,也没有很好的英语交流条件,很多人也只是固定在课本上的英语,实际能力并没有多强,因而导师能够碰见一个英语好的,科研能力又强的一定会特别高兴,但是真的能够碰见又少之又少。
英语学科的确阻碍了不少有学术潜力的人在学术之路上更进一步。甚至还有一些人提倡要放弃英语,因为很多人觉着他们这一辈子出不了国,学习英语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倒不如不学习的好,但是在当今一个极度开放的时代里,又怎么能够独善其身呢?想要在大城市之中站稳脚跟,年轻人想要有更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实力,争取能够获得自己精彩人生。
而至于一些人提出的废除英语科目或者考试的想法,只能说是异想天开,倒不如从教育本身去考虑,而不是放弃一门学科去否定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