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被弑事件,是司马氏以晋代魏过程中的第三次政变。也是超出司马氏预料的一次,过程波谲云诡,不要说曹髦被戳了个透心凉,戳他的成济被夷了三族,连司马昭都差点脑袋搬家。这一事件,前前后后有太多的意外,拿来分析一下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个意外,不在候选名单中的曹髦被扶立为帝。
魏明帝曹睿没有亲生儿子。魏帝曹芳是寄养的宗室之子,8岁开始称帝,基本上由太后在关照着,但曹芳还算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司马懿、司马师父子说一,他绝不会说二。但一起蓄谋政变事件让他的皇帝生涯戛然而止。
一说是中书令李丰蓄谋发动政变。他暗中联合皇后父亲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官员,准备搞个政变废掉司马师,然后启用名望很高的夏侯玄坐上司马师的位子。
这件事被司马师的密探侦知,司马师下手迅速、手段狠辣,立即将上述人等夷灭三族。
另一说是“青头鸡”事件。当时蜀汉姜维进攻陇右地区,司马昭统领大军镇守许昌,准备带部队去抵御姜维,途径京师洛阳,皇帝曹芳将设宴招待。掌管宫中守卫的许允暗自谋划,准备等司马昭来吃饭的时候把他杀掉,从而掌握他的部队,然后用来对付司马师,这样就能把司马氏兄弟一举剪灭。不过,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司马昭带了很多随从到宫里吃饭,旁边唱小曲的宫优故意唱“青头鸡”,“青头鸡”指的是鸭子,与“押”同音,暗示皇帝曹芳果断下命令。然而曹芳懦弱,“帝惧不敢发。”放走了司马昭这条大鱼。计划流产。
不管怎么说吧,当时皇帝曹芳身边暗流汹涌,无论他自己有没有参与,掌权的司马氏兄弟都深深感到,跟已经成年的曹芳要继续合作下去看来比较难了。
司马师决定废掉魏帝曹芳,另立新帝。
废帝的过程也很容易,通过皇太后一纸诏书就完事了。理由是曹芳长大后淫乱后宫,没有人君之德。
关键是后面让谁来做皇帝。
一开始司马师推荐的是彭城王曹据,这曹据还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年龄辈分都比较大,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会乖乖听话。
但皇太后不同意,这主要涉及辈分问题,太后都要喊彭城王曹据一声叔父的,如果他做皇帝,太后身份就很尴尬了。
这个理由很站得住脚,司马师完全没办法反驳,只好草率地同意了别人的推荐:
立魏明帝曹睿的侄子,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就这样当上了傀儡皇帝。
第二个意外:本来可以和平过渡,曹髦非要来个你死我活。
按照情理来说,曹髦既然做傀儡皇帝,应该对司马氏跪舔。然而曹髦却有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在登基接受玺绶的时候,举止非常傲慢,趾高气昂的,一开局就让司马氏非常担心。
曹髦也是个相当有才华的青年,喜欢涉猎古代的经史,跟朝中大臣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人经常一起研究学术,大家跟他辩论,无不甘拜下风(当然可能是故意输给他的)。
有一次他们讨论古代哪个天子最优秀,最后由曹髦拍板:“少康最优”。少康,是传说中复兴夏朝的皇帝。这似乎预示着曹髦也要干少康一样的事情。
曹髦已经成年,自以为才华盖世,心高气傲,权力却被司马氏所掌握。这时司马师已经过世,还剩下司马昭这座大山横在他面前。
假如曹髦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假以时日,等待时机,或许真能够收回大权。即使做不到,按照司马昭较为温和的执政风格,将来和平禅代是完全没问题的,曹髦也完全能保住性命和荣华富贵。
但曹髦性格上有个缺点,非常的急躁。
他非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景元元年(公元206年)的春天,发生了日食。曹髦坐不住了。
他自己先写好了诏书,准备召集群臣,临轩直接宣布废掉司马昭的官位。
这一招虽然看似有点天方夜谭,但实际上却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朝堂上毕竟曹髦是天子,或许天子一宣布,群臣一呼应,司马氏就这样拿下了。
在后世唐朝,唐中宗李显就是在手无寸铁情况下,靠着登高一呼,瞬间平定了太子李重俊发动的兵变。
第三个意外:曹髦的计划被迫更改,引发了意外被弑
发动政变的前一晚,曹髦召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示怀中亲笔诏书,跟他们说第二天一早,将对司马昭动手,并且宣布宫中戒严。
王沈、王业很快趁机开溜,快马驰告司马昭。司马昭立即安排心腹贾充等人部署武装力量应对。
王沈、王业曾叫王经一起开溜,但王经没有理会,留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曹髦发现消息早已走漏,宫门四周已经有外面军队在喧哗,看来司马昭早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这无疑在警示曹髦,不要铤而走险!出于事态紧急,司马昭只能先制止曹髦的冲动,准备后面从长计议,再行废立。
曹髦非常清楚,错过这个机会,自己帝位将不保。于是决定改变计划,临时召集宫中仅有的宿卫、苍头、官僮等武装力量,亲自登上马车,拔出宝剑,率领他们讨伐司马昭的相府!
如果你是司马昭,会让皇帝出皇宫吗?
当然不会!如果皇帝到了大街上,万一老百姓一呼百应,浩浩荡荡向司马昭的府邸进攻,司马昭手下的人心一散,是万万挡不住的。
所以,司马昭的计划是在皇宫门口堵住曹髦,将其控制住。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率军先到了皇宫的东止车门,在这里遇到了气势汹汹的曹髦及其杂牌军。
曹髦的左右呵斥他们说,当今天子要行讨伐之事,“敢有动者族诛!”这话还真管用,天子的威势还是有的,司马伷的部下脑袋瓜都很灵,立即四散跑了个精光!
曹髦继续冲出宫门,这时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率领着相府的卫士又堵住了他们,双方开始发生肢体冲突。
曹髦亲自拔剑加入战斗,号召大家英勇作战。贾充带的相府卫士本来接到的命令是把皇帝的人马控制并缴械,并没有说要杀他们,所以行动上缩手缩脚的。
这时,他们看到天子曹髦都出手了,深感不能与之为敌,纷纷收起武器准备撤退。
如果这伙部队再散掉,曹髦很可能打到司马昭相府里,将其诛杀!
这个时候,一个责任心超强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太子舍人成济,他赶忙问贾充:“看来要搞不定了,咋办?”
贾充是何等的老狐狸,立即怂恿:“平时司马公养了你们干啥?今天你该干什么,还用问?!”
五大三粗的成济有了这个指示,立即抽出长戈刺向曹髦。
曹髦顿时被捅了个透心窟窿,“刃出于背”,瞬间就“崩”了。
曹髦的行动以自己被弑杀而告终,手下全部放下了武器。
司马昭听说曹髦被弑,“大惊,自投于地。”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跑到事发地,抱着曹髦的尸身大哭:“我是罪臣!”
第四个意外:曹魏忠臣王经被杀,司马氏功臣成济被族
曹髦的被害,令京师哗然,举国震惊!司马昭的声誉一落千丈!
本来司马昭的名声还是不错的,都说他为政宽和,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
结果这么一来,司马昭成了有狼子野心的弑君之人,被刻在历史耻辱柱上。在两汉魏晋以下讲究名节的时代,禅代还可以被容许,弑帝的行为则是万万不能原谅的。
司马昭问询德高望重的仆射陈泰,该怎么办?
陈泰说:只有腰斩贾充,以谢天下。
司马昭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案?
陈泰答:这是最低程度的解决方案了。暗示你司马昭自裁都不过分。
司马昭当然不会杀贾充,更不可能自裁。当然他也懒得再去问陈泰什么善后方案了。
结果第一个被杀的是王经,罪名是不忠于司马氏,不及时报告。
王经从容就戮。其母亲颇有烈女之风,说道:我儿子死得好!死得其所!没啥遗憾的。
两个连夜跑出去报告的王沈、王业则被加官进爵,不断表彰。
亲自动手杀帝的成济当了替罪羊,被夷三族,罪名是什么呢?
从司马昭向太后报告的奏章道出了其中原委:
高贵乡公(曹髦)拿着刀子来杀臣,我为了保卫国家社稷,特地命令士兵们控制局势,不得对他有所伤害,违令者军法从事。太子舍人成济却下手没有轻重,造成高贵乡公伤重而亡。成济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我请求将其夷灭三族!
太后同意。
于是成济一家老小上百口被浩浩荡荡地拉到东市斩首去了,成济一路上都在喊冤,骂司马氏不讲情义,但他的喊声被愤怒群众的口水和砸向他的鸡蛋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