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即使再用功,其实也会多走多的弯路,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自己非常努力了,但是成绩却一直不见提升,没有了动力,那么孩子很容易就会学习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所以说,想要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这个习惯,其实最好是在6岁前,孩子没有上一年级之前就帮助他培养好。这样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才不至于把时间用在习惯的纠正上。
而是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那么这3个动力源,家长应该尽早培养孩子,让孩子拥有!
第一:有足够的专注力李玫瑾教授多次在讲座中提到过,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其实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注意力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进一步指出,儿童的注意力水平差异,是导致学习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其实孩子们的智商差异其实都不是很大,都属于同一水平的,只有极少数是智商特别高或者是特别低的。
但是孩子的成绩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其实这就和专注力有关系了。
同样是一节课,专注力强的孩子自然 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高。也就是说,专注力强的孩子已经开始进行拓展训练了,但是专注力差的孩子还在纠结于老师课上讲的基础知识点。
而且孩子的阅读、学习、记忆、思维、创造等能力都是要以专注力为基础的,所以说,家长也要对专注力有足够的重视。
家长可以这样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尤其是学龄前这个阶段的孩子,主导活动就是游戏。所以家长鼓励孩子多玩游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或者是自己单独玩游戏。在玩的这个过程中,就是 孩子专注事件本身,专注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孩子如果是在0-3岁,那么让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就可以了,孩子处在3-6岁这个阶段,就需要锻炼孩子对专注力的控制能力,不至于有点别的动静就被吸引过去。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玩一些有规则的游戏,那么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更专注,要保证自己始终在游戏规则范围之内。
以及平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出疑问和反问。孩子在提问和探索的过程,就是孩子主动去专注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专注力在逐步的锻炼中就会逐步趋于稳定。
小朋友之间的游戏就不过多叙述,小朋友自己玩的游戏就可以选择乐高、拼图,舒尔特方格,或者是专门的专注力训练游戏书。
第二:敢于表达自己在上学后,老师教的地方孩子肯定是会有些不理解的问题,如果孩子不敢开口问,那么这个知识点孩子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自己理解,或者是干脆不去理解。
那么这其实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积少成多,结果孩子就越来也听不懂,成绩也就越来越不好了,最后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而孩子不敢表达的这个问题,其实只有20%是性格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长对孩子太溺爱
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都帮助孩子去解决。孩子的语言技能一直得不到锻炼,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到应该如何去表达,或者是羞于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2、家长总是反驳孩子
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习惯性的反驳他。孩子从家长这里总是收到负面的反馈,那么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就会不愿意再去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平时,孩子如果不是爱表达自己,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去向孩子提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爱表达的人,那么家长就要耐心的听以及解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想法中好的部分。保持住孩子对表达的热情。
家长也可以在培养孩子阅读之后,和孩子多讨论故事绘本当中的情景、人物,孩子会非常有兴趣的,很乐意去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三:爱阅读尹建莉老师说,不爱阅读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
孩子的三观可以在书中得到培养,孩子知识量也会得到增加。同时读书也有利于孩子词汇的积累,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而培养阅读这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一出生就开始,其次就是现在。
幼儿阶段,不要求孩子看懂,只是让孩子对书籍好奇就可以了。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书籍都是一些翻翻书、洞洞书,好玩有趣的。
孩子处在学龄前,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阅读一些绘本了,图多字少,故事丰富有趣,让孩子逐步可以自主阅读,养成阅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