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空有美貌和野心,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政治能力的女人,执政不到一年就被小皇帝打败。不但没有实现把母族闫家扶持成“第一外戚”的梦想,反而令闫氏一族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族人被迫害殆尽,自己也含恨而终。
九泉之下的闫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媳妇”竟然继承了她的遗志,实现了她一生的夙愿。
汉顺帝斗倒了嫡母闫太后,把皇权从外戚手里抢了回来;他的皇后却在他逝世之后掌握了朝政大权,把梁氏一族拉到了“东汉第一外戚”的高度。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闫姬的“儿媳妇”,汉顺帝的皇后---顺烈皇后梁妠。
这是东汉历史上的又一位传奇太后,她历经四朝,执政七年,拥立三任帝王,手腕铁血政绩斐然,却也因为过分放纵外戚势力而被世人诟病。
皇朝与女人,这又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和亲姑姑一起入宫的少女
我们之前在分析西汉和东汉皇后出身不同的那篇文章里讲过,东汉政权从建立伊始,就受到了地方豪强势力的笼罩。
为了巩固皇权,光武帝刘秀就和许多功臣家结为亲家,依靠姻亲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牢固的权利网络来拱卫皇室,这其中就包括安定梁家。
安定梁家并不是东汉中后期才发迹的家族,而是一个传承多代,历史悠久的大族。
他们从西汉末年就有很强的势力,也是追随刘秀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所以刘秀称帝之后,梁家多人被封侯加爵,权势滔天。
刘秀还把长女舞阴公主下嫁给了梁家的儿子--梁松。后来到了汉章帝一朝,梁家的女儿还入宫并生下了东汉王朝的继承人——汉和帝刘肇。
所以说,梁家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
梁妠的父亲是此时梁家的掌权者梁商,也是皇帝亲封的乘氏侯,食邑五千户;她的母亲阴氏,出身河南新野阴家,是阴丽华皇后的同族。
梁家和阴家,都是从东汉建立之初就权势鼎盛的豪门,传承数代而不倒,可谓是累世显赫。
而梁妠,就是这个名门望族的长房嫡女,金尊玉贵的侯门千金。
除了不凡的出身,梁妠自身的资质也很出挑。
《后汉书》记载,梁妠不到十岁时就已经精善女红,而且喜好读书写字。9岁的时候,她就能诵读《论语》;所习《韩诗》(韩婴所传《诗经》)也可略举大义,出语不凡。
她还常常把古代烈女的图像放在身边,用来鉴戒自己,作为学习的楷模。
这一切,都使她从小备受父母喜爱。父亲梁商就曾很骄傲地对家里人说:“列祖列宗积德行善,若能泽被子孙,但愿此女能得到祖宗保佑。”
这样的出身背景,还担负着父母的厚望,可以说梁妠从一出生,就注定是要进宫的。
顺帝永建三年(128年),朝廷例行选采宫人,13岁的梁妠作为梁家嫡女,和小姑姑一起被汉顺帝选入宫中。
通过“抽签”被选中的皇后
梁妠入宫之后,很快就俘获了汉顺帝的心,马上就被封为了“贵人”。
东汉朝的“贵人”可不是清宫剧里的低级妃嫔,这是仅次于皇后的品级。
而且此时汉顺帝还没有册立皇后,上头也没有太后压着,所以这时候梁妠其实就是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了。
年轻貌美,才情洋溢的梁妠得到了汉顺帝的专宠。这种时候,一般的女人都会努力把住皇上,生怕被别的妃嫔分走恩宠,但是梁妠不是一般女人。
她经常会找机会劝谏汉顺帝要“雨露均沾”,为东汉皇室绵延子嗣,颇有东汉前期马太后,阴皇后等人的“贤后”风范。
汉顺帝是谁?那是被善妒的闫皇后害死了生母,废掉了太子之位,差点死在政治斗争里的人。
他在闫皇后手上吃尽了苦头,自然对眼前这个深明大义的美人更加欣赏,对她也更是恩宠。
公元132年,汉顺帝要满18岁了,到了需要册立皇后的年纪了。
汉顺帝是个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后宫美人众多,这些美人背后的家族势力也很复杂,他实在难以决断。
他想来想去,竟然想出了一个“高招”--抽签!真的是非常公平的方法了。
诏书一下,大臣们立马慌了--选皇后又不是选今天晚饭吃什么,这是一国之母啊,怎么可以这么胡闹?!
于是他们联名上谏,表示“立皇后事关重大,应该选有才、有德者;才德相同,则选立年长者;年龄相同,则选立貌美者。”
汉顺帝看到奏折非常开心,这种得罪世家大族的挑选方案,终于有人帮他搞定背锅了,就乐得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建议。
于是,以这个方案为基准,大臣们最终推选出了家世显赫、才貌双全、品德出众的梁妠。
阳嘉元年(132年),梁妠被册立为皇后,也正式开始了她辉煌灿烂的政治生涯。
临危受命的“铁腕太后”
不得不承认,梁妠的皇后当得很好。
她克己谨慎,从不端皇后的架子,也不敢有骄专之心,对待后宫妃嫔仁善有礼,把纷繁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汉顺帝创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后宫,也自然为皇帝平衡前朝的各方势力起到了很大的助益。
除了管好家之外,她也积极帮助汉顺帝治理朝政,劝谏皇帝要惩治暴吏,大赦天下,并且注意接受谏议大臣的意见等等。
她的父亲梁商也很给力。梁商生性宽厚谦和,而且当年汉安帝阎皇后家族败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所以他虽然当上了国丈,但是从来没做过什么仗势欺人,拉帮结派的事情。
相反,他特别注意谦逊和节制,对梁家子弟多有管教,教导他们不要仗着家族势力干预法纪;还积极引荐人才,提携贤能,辅佐顺帝治理国家。
梁妠和梁商,为梁氏一族树立了极好的形象和口碑,京师内外对梁家都颇有赞誉。
如果故事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那梁妠或许会成为“中国历代贤后”排行榜上的一员,作为皇帝背后的贤明女人被后世所称颂。
但可惜,命运显然不愿意让她按这个剧本走下去,而是为她开启了另一套“大女主”模式。
梁妠封后没几年,父亲梁商病逝,梁家失去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再不久,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病逝于玉堂前殿,年仅30岁。梁皇后无子,好在此时汉顺帝已经立了虞美人生的儿子刘炳为太子,避免了皇权更替的冲突。
梁妠就按照丈夫的遗旨立刘炳为皇帝,是为汉冲帝。汉冲帝不过才一岁,人事不晓,执政自然不能指望他了。按照东汉惯例,只能受累嫡母梁太后临朝执政。
丧父又丧夫的梁皇后,就这样在悲痛中抱着小皇帝刘炳坐上了龙椅,从亡夫手上接过了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开始了她历经三任帝王的执政生涯。
纵容哥哥的梁家女儿
梁妠的政治天赋在她执政之后充分体现出来。
首先,为了拱卫皇权,她借鉴吸取了历史上外戚当政的失败教训,没有像安思皇后闫姬那样只相信娘家人,而是兼用外戚和宦官势力,同时重用拥护她的官僚集团,纵横捭阖,均衡各方势力。
小皇帝没办法管事儿,她就兢兢业业地亲理朝政,基本上是“夙夜勤劳,推心杖贤”。
她破格提拔德能兼备的人才,起用黄琼、李固、陈蕃、李膺等名士,使得朝政有所改善;她重惩暴吏,打击贪腐,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社会治安;她重赏军队,加强边境的防卫兵力,强化了东汉的国防安全。
她的治国才干和政治素养不容置疑。但是为什么她没有像东汉初期的马太后那样名垂青史呢?
因为她没有管住自己的那个“二世祖”哥哥--梁冀。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接连失去了父亲和丈夫这两个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梁妠对亲哥哥梁冀这个最后能“倚杖”的男人,有着过分的依赖,甚至是纵容的心态。
梁冀可不像他的父亲梁商,他飞扬跋扈,无恶不做。
公元145年,小皇帝汉冲帝病逝。梁妠和哥哥梁冀沟通之后,敲定了汉章帝的玄孙,时年8岁的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
在汉质帝时,梁冀的本性全部暴露出来。
他曾以修建大将军府为名,向当时的“天下第一富”的孙奋“借钱”。嫌孙奋送的钱不够,他就干脆给孙家扣了顶“谋反”的帽子,查抄了孙家,然后把孙家的钱财全部搬到了自己家里。
他还在全国修建了几十处园林。其中规模最大“菟园”,圈地几十里,耗时三年建成,里面还放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和珍稀动物。
他甚至模仿皇帝“选秀”,在全国范围选来上千名美女,放在自己的园林里作为歌伎舞妓,供自己玩乐。
汉质帝虽然小,可8岁的人,也有点通人事了。他看不惯梁冀的种种作为,直接当众数落了梁冀。
梁冀呢?他根本没把汉质帝当皇帝,黄口小儿竟然敢对自己不敬,他就直接一杯毒酒毒死了汉质帝。
汉质帝死后,梁妠又册立了刘氏宗室的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桓帝。
皇帝连着换了3个,朝政大权就一直牢牢掌握在梁家手里。
公元147年,梁家更上一层楼,梁冀的兄弟儿子侄子都被封侯,梁家几乎把朝廷的官当完了,一下成为东汉帝国的“第一外戚家族”。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公元158年,在梁妠去世八年至后,汉桓帝对梁家发动致命一击,才解决了这个庞大的外戚集团。
后记
我们必须承认,梁妠是一个优秀的女人。
她凭自己的才情和美貌获得帝王的恩宠,又凭帝王的恩宠登上后位。即使身处高位也没有专宠擅权,迫害后宫的嫔妃子嗣,不然虞美人一个低阶的宫妃也不会有机会生下儿子刘炳。
她临危受命,接过了并不安稳的东汉政权,以一个女子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国家的重担,处处以身作则,执政多年政绩斐然。
但她也确实有错,在对待母族势力上,她没有像“前辈”马太后和邓绥那样清醒,她放纵了哥哥梁冀,祸乱了朝政,也最终把梁氏全族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梁妠一生最大的罪责,就是她的哥哥梁冀。
为了这个不成器的兄长,她背上了后宫专政的千古骂名,最终造就了养虎遗患,导致东汉王朝走向了衰败。
如果不是这个亲情软肋,梁妠身为一个古代女性,她一生的政治功劳,也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