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如何实现“面向人人”的学校体育?如何让校园美育浸润到每位学生?近日,东华大学召开体育美育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教学改革,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表,真抓实干,把体美教育从“软要求”变为“硬指标”。
近年来,东华大学以体育项目为依托,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课余竞赛三结合不断扩大“以体育人”平台。2002年推出“三个自主”体育教学俱乐部改革,2016年开始推进“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以三大球、三小球、三特色(旱地冰球、攀岩、健身操)9个运动项目为主体,将传统体育课改为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的体育俱乐部,让体育课变成了学生爱学乐学的“香饽饽”,培养了一批以普通学生为主的高水平运动队。
“深入推进体育大课堂,坚持典型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该校体育部党总支书记沈洁告诉记者,新出台的实施办法更加关注“面向人人”,更加关注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多元需求,努力让学生参与的“每一次体育教学课、每一次课外体育活动、每一场体育竞赛”成为体育育人大课堂。
“2014年制订的高校学生千米长跑国家标准,已将及格线从3分多钟延长到了4分多钟,但学生中的不合格率依然不低。”东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朱江华介绍说,针对学生的整体状况,实施办法可谓想尽了“办法”。
比如,“144个总学时的必修课分为四个学期开设”,把课程时间拉长,最终让每位修课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掌握一门可终身为伴的体育技能。“建设不少于60个学生体育类社团”“以体育社团、运动队等形式保证学生每周3次课外体锻,将课外活动作为考试内容”“体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绩计入学分”等举措则把课程变宽,力争实现学生体育锻炼课内外一体化,让校园体育活动惠及每位学生。
“与中央要求对标,与成才需求对表,‘弱于体美’仍是尴尬现实。”在推进会上,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表示,一定要把“想法”变“做法”,以实际行动破解“五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针对学校美育工作中缺少抓手、资源有限、师资不足等问题,东华大学也进行了针对性的破解。立足纺织、服装等学科优势,东华大学提出了全校“一盘棋”的美育工作机制,将时尚设计学科发展与美育工作开展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美育育人机制。东华时尚周、毕业展演季、时尚设计展演……设计类专业轮番上演的校园活动也为其他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美在身边、人人向美”的校园氛围给更多的学生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以学科建设引领美育改革,探索美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迄今,东华大学已经开设了《中国民族音乐赏析》等106门艺术类课程,同学们的选择多了,兴趣也更浓了。
“舞蹈课不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美’,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塑造‘美’。” 王婉婉原本是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交谊舞课上,她被舞蹈的魅力深深吸引,课余常和老师探讨舞蹈技艺。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体育学院舞编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并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
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东华大学还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复星艺术中心、上海苏宁艺术馆等单位合作共建学生美育实践基地,打通校园内外艺术场馆间的“墙”,为学生全员常态化艺术实践创造条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