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校学生会选择考研,近几年考研人数正在逐年上涨。
2021年考研总人数达到了377万人,但是被录取的人可能也就三分之一左右。
意味着有近200万的学生从独木桥跌落。
复试0分,4战考研值得吗?前不久,有关考研复试、拟录取等相关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其中尤以人大复试30多名学生记0分这件事热度最高。
个中缘由大家已经十分了解,不再赘述。
最受关注的两位学生在初试中得到了425的高分,如果没有这档子事,可能十拿九稳就上岸人大了。
据称这两位同学今年分别是第3次和第4次参加考研。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次不成功就已经没心劲再考了,最多是鼓起勇气二战。
像他们这样3战甚至4战的学生,少之又少。
勇气可嘉,精神也非常值得尊敬,但是真的值得吗?
会报考人大研究生的学生,本科层次肯定也不低,学习能力各方面也不会差。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无论做什么相信都能做的很好。
将时间一次次地投入到考研当中,性价比是不是比较低?
在考公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人分享自己考了很多年都没有上岸的经历,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
“考这么多年都没有上岸,就不要执着了,不是干这个的料”
话糙理不糙,并不是否定努力,只是如果能够换一种思路,说不定能够早日“柳暗花明”。
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在临近毕业之际,要不要考研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在考研结束后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这就涉及到考研的动机问题,问问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有没有考研的实力?条件允不允许自己考研?
问问自己考研是为了做学问还是逃避生活压力?
考上研究生确实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已经无力承担你的学杂费,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让步和权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先参加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学历是衡量一个人实力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全部的标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即便你只有本科学历,也是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的。
有人说上大学之前是努力大于选择,进入大学包括此后进入社会是选择大于努力。
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留言:
本科毕业5年,那时候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都已经成家立业,而读了研究生的我还在找工作。
现实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只能选择一条路走下去。
一些感悟考研这件事就是见仁见智,作为选择的一种,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准备。
现实就是很多人在读了研究生之后,依旧要为找工作发愁。
依旧会加入到曾经看不起的找份稳定工作的队伍当中。
此外,现阶段教育部门不仅对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了高标准,硕博阶段也是如此。
整体上呈现的是一种严进严出的状态,所以如果你是想着考上研过好日子的,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
终身学习的思维是正确的,但是要不要一直坚持去考研就值得商榷了。
支撑很多人考研3、4战的因素是“名校情结”,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件事也不例外。
可能在进入名校之后,曾经的那些烦恼并没有消失,失落感反而越大。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要深刻理解。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