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体育运动的好处人尽皆知,可体育课却“处处碰壁”——沦为副科,经常被挤占;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连遭家长反对;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三无”体育课也无法让学生出汗。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随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体育中考最终的目标是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同时要研究在高考录取中,体育素养如何评价、如何计分。
10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志臻学校安平校区,学生进行足球颠球项目比赛。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10月28日,《云南省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由单一考查学生体能,变为主要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临界测试、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和竞赛加分。
转向后的指挥棒下,大家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能真正改变吗?使出提高分值的硬招,又是否会让体育教育的应试倾向增强?矛盾之下,“不出汗”的体育课,到底该如何改变?增加分值,真能让大家爱上体育吗?
1.体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要想知道家长和学生重视哪些科目,看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基本能找到答案。而此时,云南省昆明市街头的教育培训机构课表上,已经多了一项——体育。
2019年年末,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将中考体育成绩提高至100分。学生体育考试每学年组织一次,三年成绩加权计算总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这条消息在网友中引发不小震荡:达标可以了,为啥还要提高分数呢?分值提高是否存在可操作空间?不善于运动和不能剧烈运动的学生,怎么办?
在《云南省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基础体能测试必选项目为:1分钟跳绳、50米跑、4×15米折返跑、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生)。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等为选测项目,6选2。专项技能测试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
“尽管具体项目刚刚公布,但是昆明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早已出现‘中考体育提高’的字眼。”昆明的一位体育教师告诉记者。
显然,帮助学生重视体育的策略,也没能跳出“应试模式”。在一些人看来,提高分值似乎像另一只手,把学生推向教育培训机构。
昆明市家长邓佟就“走在了前列”。尽管,孩子才上初一,她就帮孩子报了一个中考体育提高班。“从现在开始,每周请教练训练,争取中考体育拿个高分。”
但凡通过提高分数引起重视某个科目的做法,避不开“应试导向”的议论;而如果不重视,有些地方,体育课甚至可以不上。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尴尬境地,体育课找不到平衡。
“学生培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体育教育很容易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情况。”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表示,增加分值,让体育与语数外到同等水平,促进全社会来重视体育,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季浏曾前往云南评估体育新中考,“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一年一考,成绩加权计算。因为年年要考,就能督促学生经常锻炼。”
从目前来看,“无奈之举”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纳:天津、福建将从30分提高到40分;深圳将从30分提高至50分;江西将从55分提高到60分。
这次,为了引起大家对体育课的重视,政策依然选择了学生和家长熟悉的“考什么,就重视什么”的惯常做法。
2.“没有必要花钱去锻炼”,中考体育分“不难拿”
1990年,教育部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提出,体育是考试科目。当年并未兑现。
在中考科目中,体育也是慢慢挤进来的。随后,一些省市陆续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项目中,分值在30分左右。
长久以来,体育课被挤占,原因不言自明,主科分值更高,体育课上好了,对于提高成绩毫无作用。
对此,季浏明确反对,“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够达到‘7+1>8’的效果。即每天7个小时的文化学习加上1个小时体育运动,可以大于8小时文化学习的效果。”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杨剑锋曾在光明日报发文《最优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文中指出,与国内学校仅仅把体育视为一门副科不同,英国的一些学校,体育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甚至“体育第一,学习第二”。这些学校安排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冬季主要是橄榄球和足球等,夏季是板球和划船。
从另一个更主要的角度来看,中考体育分值逐渐提高直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近视率升高的现实困境。
近几年,合肥市的中考体育从30分提高至40分,达到了现在的60分。合肥某初中体育教师章严发现,“中考考体育最为明显的结果是,初三是孩子体格最好的时候”。
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也表明,初中三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年级。
“刚接手初一时,学生跑个400米都气喘吁吁。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再让他们跑个800米、1500米,不成问题,身体明显结实多了。”在章严的体育课上,中长跑是固定项目。
章严所在初中一周安排三节体育课,今年该校学生中考体育平均分为56.57分,距满分只差不到4分。
因此,章严坦言,“没有必要花钱去锻炼,按照中考体育的定位和现行考试标准来说,只要学校开足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以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中考体育分数不难拿,学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3.“三无”体育课,缺乏对抗与比赛
即便是逐渐被人重视的中考体育,也面临许多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省中考体育排球项目安排中,初一学习传球、初二学习垫球、初三中考时考传球加垫球,即20秒钟内完成传球加垫球各10次。
“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相对来讲比较单一,是侧重体能和体质健康方面的测试。但是学生的爱好多种多样,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离科学、有效还有不小的差距。”季浏坦言,“这样的导向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体育课是不出汗的,变成‘三无’体育课,即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
“一些地方对单项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考查,远远达不到正常体育比赛的基本要求。”季浏认为,体育运动如果缺乏对抗和比赛,学生们完全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体育精神和人格培养的锻炼。
事实上,缺乏对抗、比赛,与体育课上偶尔出现的学生伤害事故有关。目前,在教学、管理没有差错的情况下,没人能保证体育老师能免于责任,畏首畏尾也是体育老师们面临的困扰。
在中考体育科目的设计上,该如何兼顾城乡、东西差距?
儿童青少年的体能主要包含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敏协调能力等内容,其对应的体育运动分别为游泳、俯卧撑、武术、篮球等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尹小俭认为,大部分地区基本具备相应设施条件,即便条件不足,也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项目进行替换,比如考查心肺耐力,城市学生考游泳,农村孩子可以考中长跑。
“体育考试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运动项目具有可替代性。不同的项目可以考查学生同一种能力。”季浏表示,要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发展差异,来设置自选动作,“一些民族地区的传统运动也可以纳入到中考中来”。
现在,昆明八中体育教师张鑫在每堂体育课中会留出10分钟,给学生训练中考体育的项目。他会根据学生日常表现给学生评分。他介绍:“目前中考体育中有10分作为自评分,由老师根据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日常来判定。”
“中考体育要实行过程性评价,要体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季浏建议,拿出一部分分值,对学生日常体育课上的表现和参与锻炼的态度作评价。“中考体育还应该逐渐加入基于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技能的项目,比如游泳等。让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身体,还能在危机时刻发挥作用。”
4.体育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
在日常的体育课上,长春三年级学生秦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武术。他只能按部就班,“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
无独有偶,北京初中生曾雨可从小喜欢击剑,可一到初中发现,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中考不考击剑,多数的时间只练习中考体项目了。击剑练习,只能放在课外了”。
尹小俭介绍,按照现有课程标准,体育课不再像以前那样训练单个技术,而主要从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出发进行教学,体能训练只能占用课程时间1/4左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体育选修课。
在满足学生个性爱好的体育选修课设置上,不得不考虑师资、硬件条件等制约因素。
但是现实是,各地体育课依然主要围绕中考内容展开:中长跑、跳绳、立定跳远等。
提高中考体育分数,是否就意味着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学生们会因为分值提高而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吗?答案显而易见。
那么,人们一直在探求体育课的趣味性,到底应该来自哪里?除了来自个人爱好,似乎别无其他答案。
尹小俭说:“有些课程是必修的,学生可能不喜欢,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在兴趣培养之前,运动与考试却逐渐画上等号。可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上体育课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考试。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9日 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