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司马懿处心积虑,奋斗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魏国曹家的手中,夺得了江山,并借此实现了对其他两方势力的征服,完成了对华夏地区的统一,进而开启晋朝的统治新秩序。他本以为,司马家将要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家族之一,可以统治中国几百年。但是事实却狠狠的打了他的脸,因为晋朝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面,就被改朝换代了。还让大好的江山,一直处于战火当中,让那段时期成为中国古代较为昏暗的一个时间段。
司马懿的儿子在接班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的做好了他的工作,他大力的对当时的中国推行改革,意图永久的避免三国那样的局面再次发生。三国时代纵然会产生很多的英雄,但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不好的,精力和资源过于的分散,没有集中起来好好的利用,并且还存在严重的内耗。晋朝的建立,就是这种内耗的结束,超过70年的战火,让华夏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停止了进步。
为此,司马懿的接班人,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天下的农业生产回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对于地方割据的问题,他也想出了对付分封制的办法,就是手里掌握重兵,其实这也是司马懿一直坚持的策略,无论地方上的形势如何的变化,手里有兵,可以保证对局势的控制能力,不会出现大的乱子,稍微有动荡,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因此,在晋朝的前二十年的时间里面,晋朝的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问题就出在晋朝的后半段,也就是到了司马衷的时代,因为他,整个晋朝都走在了死路上。
一,这个司马懿的孙子,从一上台,就遭到了不少的反对势力,但是因为他是嫡子,享有先天的优势,最后晋朝还是他来接班。如果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司马衷,他就是一个白痴,一个不懂得体恤民间疾苦的白痴皇帝。因为从小在皇城中长大,过的都是奢靡的生活,都是在吃喝玩乐中长大的,对于朝政,对于民间,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了解。
可以从一个很小的事情中得到验证。因为那年的自然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发大水,让晋朝的粮食那年得到了极大的减产,但是身处公众的皇帝是不知道的,当时有官员反应了这个问题给晋惠帝,就说应该拨付多少的银子给那些灾民。但是他的回答,竟然不是银子的多少,而是问大臣,为什么灾民不吃肉。
晋惠帝和大臣的一问一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交流。在大臣看来,在我们看来,这是吃不吃得起饭的问题,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吃肉还是吃饭的选择性问题。当皇帝的如此荒诞,国家的发展可以想象。而比起这个更为致命的则是他对于分封制的改革。
二.晋朝在建立的时候,因为三方的势力还是有不小的残余,地方反对声音还是存在的,为了压制这些反对声音,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反扑,皇帝对于兵权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对于地方上权力的下放也显得相当的谨慎。但是到了晋惠帝的时候,之前前任给他搭建起来的舞台,他都选择了放弃,尤其是在对于地方豪强的态度上。其实在这之前,历史已经给出了教育的,就是三国之前的汉朝,其王朝最后的崩塌,就是因为控制不了地方上的势力了。在诸侯割据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每一个地方上的诸侯,其实都是一个可以自立门户的政权。不仅控制了人口,而且当地的资源也是垄断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城池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少的,即使中央政权要去干预,也是有不小难度的。
晋惠帝的失败,就是在地方豪强又再次坐大的时候,选择了妥协。因为古代的选举制度,本来是用来选人才的,最后变成了有钱有势之人之间的博弈,谁的人在朝廷为官,这个人背后的势力就会得益,不仅包括会得到的政治保护,也包括因此带来的资源和利益。因此,每年要选任新官的时候,都是各种势力的博弈。使得晋朝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新进官员,基本上看不到布衣出生的,都是有权贵支持的背景下被选中的。晋惠帝看在眼里,并没有做任何的措施,可能也是想着谁来当官都一样的,反正天下是他的。没过多久,其他的少数民族就告诉他,天下是大家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