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陕西调查

2020年第19期

总第701期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省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把稳就业、保就业置于“六稳”“六保”之首,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相继出台多项减负、稳岗、促就业措施,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在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发力下,2020年全省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稳住了就业和经济基本盘。但是,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重点人群稳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一、2020年就业主要特点

(一)城镇调查失业率逐季回落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企业停工停产,劳动力市场受到明显冲击,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年内高点,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全省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有效推进,就业人员有序返岗,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用工需求稳步回暖,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上升幅度收窄至0.5个百分点。四季度,随着就业优先政策和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措施持续发力,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仅上升0.1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完成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二)劳动力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

2020年全省城镇劳动参与率为59.5%,就业人口比为56.6%,同比分别下降2.3和2.5个百分点。尽管受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总体不如去年,但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破解就业工作难题,四季度劳动参与率和就业人口比较一季度均上升4.5个百分点,全年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图1  2020年全省劳动参与率和就业人口比(单位:%)

(三)30-54岁人口是就业的主力军

从全省城镇就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 45-4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以及50-54岁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4.6%、14.1%、13.2%、12.4%和12.1%,合计为66.5%,可见30-54岁的中年人是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在青年人群中,16-19岁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0.3%,20-24岁占3.5%,25-29岁占10.4%,随着年龄增长就业人口呈递增趋势,青年人群集中就业年龄延迟至25岁以后。55岁以上人群中,55-59岁的就业人口占9.3%,60-64岁占4.9%,65岁及以上占5.1%。

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图2  2020年全省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比(单位:%)

 (四)私营企业和非农个体经营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口从业类型中,按单位或生产经营活动类型分,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占15.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1.7%,集体企业占1.3%,私营企业占28.2%,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其他类型单位占4.3%,非农个体经营户占20.5%,经营农村家庭承包地占12.6%,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0.5%,自由职业/灵活就业占4.8%。非农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就业者近五成,成为吸纳我省就业人口的主力军。

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图3  2020年全省按单位或生产经营活动类型分就业人口占比(单位:%)

(五)就业人口工作时间较为充分

2020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4小时,同比增加0.1小时。从周工作时间段来看,就业人口周平均工作时长集中在40小时、48小时和48+小时三个时间段。其中周平均工作时长48小时及48+小时就业人口占到全部就业人口的43.2%,工作时间较为充分。从职业分类看,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周平均工作时间3.5小时;从年龄结构看,16-49岁人口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周平均工作时间2小时;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至高职学历的就业人口周平均工作时间超周平均工作时间1.5小时。

 (六)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

2020年就业身份为雇员的城镇劳动者中已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58%,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合同签订率的提高表明我省城镇就业质量在不断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提升。其中,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为25.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为31.4%,同比分别增加1.7和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合同签订率为86.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合同签订率仅为25.4%,这说明劳动者学历越高,对自身合法权益保障的意识越强。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突显

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达34.2万,人数再创新高,而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叠加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据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全省城镇失业人口中16-24岁青年失业人口占全部失业人口比重为21%,四季度虽回落至12.2%,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寻找工作的方式看,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失业人口为找到工作参加培训、实习、招考的占37.4%,查询招聘网站或广告占32.5%,委托亲戚朋友介绍占9.8%。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所占比例下降缓慢,不少高校毕业生没找到满意工作前不愿进入劳动力市场,“慢就业”现象日渐突出。造成“慢就业”的原因:一是95后毕业生家庭经济条件日渐富裕,为毕业生“慢就业”提供了资本,更多的是等待时机,考研深造或考公考编找一份较体面的工作;二是部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消极度日,因就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欠缺逃避就业,成为“毕剩客”,最终由“慢就业”质变为“懒就业”。

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图4  2020年全省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失业人口

寻找工作方式占比(单位:%)

(二)低学历人群就业面临困境

调查数据显示,普通高中及以下学历失业人口占全部城镇失业人口的比重为66%,通过亲戚朋友和直接联系雇主或单位等传统方式找工作的比重为71%,在就业不充分人口中占比为74.7%,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6.5%。失业人口占比高、找工作渠道单一、就业质量不高以及较低的合同签订率充分反映出低学历人群令人堪忧的就业现状。

(三)失业人口以短期摩擦性失业为主

2020年全省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人口平均失业时间为3.7个月,失业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占比为69.2%。从失业人口结束上一份工作原因看,“辞职”占比最高,为34.2%;其次是“打零工上一份工作任务完成”,为17.3%;“从未工作过”占比16.2%。从失业前所在行业看,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比分别为22.8%、14.8%和13.9%。失业时间平均较短、主动辞职是结束上一份工作的主要原因,同时流动性较高的行业失业人口占比较高,人们为了找到更好更适合自身的工作而不断更换工作,说明我省失业人口以摩擦性失业为主。

(四)女性就业不够充分

2020年全省男性就业人口比和劳动参与率为66.1%和69%,女性为47.4%和50.5%,分别低于男性18.7和18.5个百分点。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女性因为照顾家庭而放弃工作,有就业意愿的年轻女性,试图寻找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就业岗位,但往往不尽如人意,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一是用人单位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追求利益第一导致对女性聘用标准有所提高;二是受照顾家庭等因素影响,女性大多想找较为稳定的工作,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寻找工作难度大。

(五)第三产业失业人口比例最大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正在寻找工作机会的城镇失业人口中,有67.2%来自第三产业,29.9%来自第二产业,2.8%来自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是失业人口的最大来源。第三产业中,22.8%来自批发和零售业、11.4%来自住宿和餐饮业、8.1%来自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全省采取了推迟复工、限制人员流动等应急措施,疫情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对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旅游业和文化娱乐业冲击较大,用工需求显著减少,失业人口数量增长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34.5万,总量再创高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学校要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各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对接,搭建校企求职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做好线上招聘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抓好重点帮扶,把各类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二)加强技能培训,改善低学历劳动者就业环境

我省大多数失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择业渠道有限,自身劳动权益难以保障,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矛盾。一是对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二是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扩大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三是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三)实施积极扶持政策,推动女性充分就业

针对城镇女性就业人口比和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男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重视女性群体,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力促进女性就业创业。一是加大对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群体的职业援助力度,降低创业就业门槛,提高女性职业技能和再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拓宽就业平台,积极为广大女性求职者搭建求职平台,开展女性专场招聘会,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技能女性的就业需求。三是全面落实社保政策,保障女职工待遇,规范和完善各项社保制度,提高城镇就业女性参保率。四是加强劳动检查力度,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及时查处侵犯就业女性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四)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为重点人群提供就业机会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迅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网约配送员、在线医生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迅速“补位”,助力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新就业形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组织劳动力资源,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者与消费者的匹配效率,实现劳动供需快速对接。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的特点,使新就业形态为大学生、农民工、女性等重点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保居民就业的重要引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但是劳动关系待明晰、社会保障待完善、平台监管有欠缺的短板仍然不容忽视,相关部门要从就业服务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调整和规范现有政策,让新就业形态有序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来源: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04 字。

转载请注明: 劳动力市场回稳向好 稳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