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使舍人典故有什么含义
魏文侯作为一代明君肯定会有大量的舍人,这些人可以在魏文侯需要的时候为魏文侯出谋划策甚至是可以为其牺牲性命,一个人要让自己的舍人能够对自己忠心耿耿是需要有点本事的,最起码是需要有笼络人心的本事的。魏文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拴住舍人的心的人,只要是心在魏文侯这里,走到哪里都是魏文侯的人。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失鹄
史书《说苑》记载,魏文侯让舍人毋择去送一只天鹅给齐侯,但是中途却弄丢了天鹅,但是毋择还是去了齐侯那里,将装天鹅的笼子送给了齐侯,并且说自己宁愿被杀也一定要完成任务,天鹅飞走了也一定要将魏文侯的好意带到,将笼子献给齐侯,齐侯觉得这个人实在是一个人才,于是想要留下毋择,说愿意将自己都城外的百里沃土送给毋择,让毋择不要回魏文侯那里了,但是毋择却没有丝毫的留恋,表明自己不愿意留下的心迹后坚决的返回了魏文侯处。
这则小故事一方面说明了毋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也表明了毋择对魏文侯的信任与忠诚,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会想到回去不知道会受到何等的惩罚,不如留在齐侯处享受那百里沃土,毋择选择即使是受到惩罚也要回去说明了毋择相信魏文侯会对自己犯的错误有一个公正的评判,即使是接受惩罚也不背叛魏文侯,可见魏文侯是一个多么让人信赖的人,一个多么能笼络人心的人,其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魏文侯变法过程是怎么样的
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位后,感觉到了魏国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为了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文侯礼贤下士,招纳人才,史料记载,魏文侯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正是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这些优秀品质,使得魏文侯的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一批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
李悝雕像
魏文侯广招人才为的就是要使魏国强大起来,于是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加入了魏文侯为首的队伍中来,这些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被魏文侯所使用。这一用人原则使得人才得以利用,大大的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使得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整个社会的管理队伍能够人才辈出。
在经济上,李悝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使得广大的土地资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并且在丰收的年份国家不降低价格收购百姓的粮食,使得百姓在丰收的年份能够享受到丰收的成果,同时在灾荒年将国库内的粮食按照平价卖给百姓,使得百姓免去了疾苦,受到了人们的大力的支持,同时发展商业,鼓励人们经商,互通有无,使得国库逐渐的充盈。在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下,魏国的经济迅速的强大起来。
在对国家的治理上,李悝提出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经》,魏文侯带头遵守《法经》中的规章制度,这使得《法经》能够被很好的执行,对稳定政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军事上,魏文侯利用吴起进行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对于被选为武卒的人的家庭实行奖励与免税制度,并且对于有功的武卒采用重用和奖励。从而使得军队的战斗力迅速的提高。
魏文侯施行的改革措施很快收到了丰硕的成果,魏国变得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霸主,其他国家陆续也学习魏国进行改革,一场改革的风暴在战国那个时代迅速刮遍了各国。
讲述魏文侯改过的故事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是魏国称霸战国时期的百年基业的奠基人,这样一位文功武略都堪称一流的霸主肯定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够成就霸业,究其原因一个是能够知人用人,另一方面也能够从谏如流,这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出来,魏文侯改过就是体现魏文侯知错能改的一个小故事。
魏文侯画像
史书记载,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音乐起舞,一边舞蹈一边唱到“要让我的话不被违抗。”师经听了拿起琴去撞魏文侯,没有撞到人只是撞破了帽子,魏文侯问群臣“作为一个臣子却去伤害他的君主该当何罪?”大臣都说应该采用烹煮的刑罚,于是师经被抓起来推走,走到第一个台阶的时候,师经说“我能说一句话再去死吗?”魏文侯同意了,师经说“尧舜都是害怕自己的话不被违抗,只有桀纣才担心自己的话会被违抗。我撞的不是君主,而是桀纣。”魏文侯听了惭愧不已,立即释放了师经,并且进行赔罪。并且将琴悬挂在城门上作为自己犯错的证据,将破了的帽子收好作为对自己的警示。
魏文侯这些举动展示了魏文侯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也说明了魏文侯是非常善于笼络人才的,其胸怀是博大的,是有着非常的自信与人格魅力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魏文侯的这些优点,才使得魏国从一个内忧外患的小国成长为战国的霸主。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是什么关系
魏文侯生于春秋末期,是战国的开端者,公元前403年,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战国从这一刻开始了。魏国这个时候已经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走出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变得越来越强大了,魏文侯不仅仅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军事强国,更是要成为一个文化的中心,事实上,魏文侯做到了。
田子方画像
魏文侯为了让魏国变得强大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经济、法制、军事等各个方面,这些改革使得魏国变得强大,魏国变得强大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了文化建设,魏文侯甚至以国君之尊拜一些思想家为师,诚心诚意的接受这些人的教诲,这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国君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战国策——魏策》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作乐,魏文侯说钟声不协调了,好像是左边的高一些。田子方笑了,魏文侯赶紧问为什么笑,田子方说,国君应该擅长治官之道,而不需要精通音律,国君对音律辨别的这么清楚,可能在治官方面就有些聋了。听到这样的指责,魏文侯不但不生气,反而诚心诚意的说:“善,敬闻命。”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魏文侯的胸怀是多么博大,一个地位这么高的人能够做到诚心诚意的拜师学习已经属于不易,态度如此的谦卑更是让人不禁动容,可见魏文侯的成功是必然的。
魏文侯的品质怎么样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是带领魏国从一个孱弱的内忧外患并存的国家成为战国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的人,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看到魏文侯做的事情就可以知道魏文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魏文侯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大都反映出魏文侯是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人,是一个高品质的人。
魏文侯画像
魏文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低下就不去尊重他,即使是与一个低等级的小官员的约会,即使是当时已经下雨也一定要赴约。这就是魏文侯,对任何人都言而有信,都尊重在先。正是这样的品质使得魏文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尊重、敬仰,身边自然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人尊重魏文侯,信赖魏文侯,这样一个善于积聚人气的人,获得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魏文侯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即使是这些意见忤逆了自己的意思,即使是这些言论让自己不悦。魏文侯也能够放低姿态,知错就改,丝毫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出现不快和恼怒,善于纳谏可以说是魏文侯作为君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魏文侯还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从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就可以看出魏文侯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魏文侯可以获得人才的拥趸,所以魏国才会成为战国初期各国的文化中心,从这一点上可以见到魏文侯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方面讲魏文侯都是一个拥有着高贵品质的人,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魏文侯问扁鹊谁的医术更好
魏文侯是领导魏国从四面受敌,内忧外患的境地走向强大,从而称霸战国的英雄,这样一个人必定是一个心思灵巧的人,一个善于从日常的各种事物中领略到治国之道的人,这样一个人必定是将治理国家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热爱治国理政的人,这从很多史书记载中就可见一斑。
扁鹊论治
史书《鹖冠子》记载,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次之,自己的医术最差。因为大哥总是在人们还没有发病的时候就已经将即将发病的病根去掉,所以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大哥去除了生病的可能,所以大哥的名声不能传出去,二哥总是在疾病刚刚发作比较轻微的时候将疾病扼杀掉,所以人们总是认为二哥治疗的只是一些小毛病,而自己总是治疗那些已经非常严重的疾病,使用的方法也非常的让人恐怖,所以人们总是认为我的医术最好,所以我才会名扬天下。魏文侯点头称“善!”
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最高明的医术应该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将其扼杀在摇篮内,对于治理国家而言不是要将一个乱国治理好,而是要使得自己的国家根本就不会发生混乱的可能。魏文侯我想是从扁鹊的回答中获得了自己的治国理政的感触后才发出那声意味深长的“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