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12年间,诸侯不朝、边境紊乱、朝廷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这是他灭亡的基础,然而导火索却是因为褒姒这个“红颜祸水”。起因是周幽王极尽宠爱褒姒,而冷落了正宫娘娘申后,爱屋及乌的作用下,褒姒次年为他诞下一子叫姬伯服,他便不顾众臣劝阻,将申后以及太子姬宜臼统统废了,另立褒姒为后,姬伯服为太子。
恼羞成怒的申后带着儿子姬宜臼跑回娘家申国向父亲申侯哭诉了一番,申侯怒不可遏,但也心知肚明自己根本不是周王室的对手,于是便联合西北方的犬戎一同进攻周都镐京。就在此战之中,周幽王命丧骊山脚下,西周就此覆灭。
然而在下一任君主的人选上,却出现了分歧。申侯作为姬宜臼的外公,自然愿意将姬宜臼推到台前,并且联合鲁侯和许文公等诸侯们一起将姬宜臼扶上了王位,称周平王。但已故的周幽王还有个能干的弟弟叫姬余臣,他则被虢石父牵头的周地的王公贵族和百姓们拥立为周携王。
毕竟申侯联合外人(犬戎)杀了周幽王,是为叛逆,所以他拥立的前太子姬宜臼自然得不到周室的支持。所以,就目前来看,周携王的胜算要比周平王的胜算更大一些。但是几个诸侯国的参与,瞬间将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周平王这一边。
这三个诸侯分别是郑武公、晋文侯和秦襄公,他们三位才是这局棋的掌控者。
先看郑武公,他的父亲郑桓公同周幽王一起死在了骊山脚下,他理应向周平王和申侯报仇的,但他没有,不仅不报仇,还一路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如此反常的行为,只有一个解释,国家利益为先。因为他的父亲郑桓公在位时期就定下了一条国策——向东扩张。
而周平王东迁恰好给了他东扩的机会。他因为护送东迁有功,被周平王任命为周王室的卿士。这便是他实施东扩计划的第一步,而后他接连攻灭了东虢国和郐国,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直接把郑国国都从陕西迁到了河南,以稳定新占领的国土。
再看秦襄公,他的祖上出了个犬丘的庶长子叫非子,由于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秦邑,才得以发展,但到了他这里,依然只是个大夫的身份,只能效力于周王室。在此政局动荡的时候,秦襄公便准备抓住时机扩张。仔细分析一番,周都镐京附近有四股势力,一是周携王为首的周王室集团,二是周平王为首的政治集团,三是犬戎为首的西戎势力,四是秦襄王自己的势力。
要想在这四股势力中脱颖而出,他必须选好站队,恰好周平王送来橄榄枝,说他只要将镐京附近的戎狄赶走,便可以获封岐山以西的所有土地,并且进封为诸侯,同齐、晋等平起平坐。而如果他支持周携王,就只得蜗居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毫无扩张的可能。所以,秦襄公选择了支持周平王,并护送他东迁。
最后看晋文侯,他乃姬姓诸侯,而他作为晋国太子,但在父亲晋穆侯死后却没能顺利继位,反而是他的叔叔晋殇叔篡夺了王位。害得他远逃他国避祸,经过5年的准备才武力夺回王位。所以面对周携王这个周平王叔父,自然从心里上就难以接受,这是他支持周平王的第一个原因。
再者,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国土面积小的可怜,根本无力节制晋国发展,况且周平王比他的叔叔周携王差劲很多,为了减少晋国的扩张阻力,他也不会支持周携王。这不晋文侯支持周平王之后,花了10年时间里便率军灭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初期的政局动荡,随后便马上得到了周公旦一样的荣誉和待遇,他获得了代王征伐的大权,这个权力可不容小觑,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一权力光明正大的扩张,而不会招致怨恨和周天子的阻拦。
综上,不论是郑武公还是秦襄公,甚至是姬姓诸侯晋文侯,他们选择支持周平王、而攻灭周携王的决定,并非出于谁更正统,而是出于自身及本国发展的考量。东周初期的天下棋局完全都是由他们来掌控的,没落的周王室已经威胁不到任何人了,这动荡的十年中,二位周天子更是沦为了他们的棋子,任由摆布!
你如何看待这盘棋
评论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