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言教学课程思政的哲学意蕴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培养更多学贯中西、融通中外的语言文化学者。加强中国当代学术和文化的外译工作,提高用外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语言教学工作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最直接平台,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教育、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实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语言人才的目标。目前全国各类学校实施语言教学规划过程中都在积极寻求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模式,从哲学视角解读这一模式,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有三个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伦理观、体现语言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以及坚持创新性教学实践观。

语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的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伦理观。首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目标,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责任,而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古代,孔子提出的四个担忧之首便是“德之不修”,其次才是“学之不讲”,孔子意在说明培养学生的道德,完善学生的人格比讲授学问对学生个体而言更为重要。在当代,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至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恰能体现教育当以学生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其次,教师将思政理论融入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他们在了解学生学业情况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叶圣陶提出“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师走近学生、思其所思、想其所想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方式。学生作为实践主体,他们的发展与整个教育教学的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显性的、直接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却是间接的、隐性的,因此语言教学思政实践所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伦理观集中表现为学校教学工作全面提高的最终受益者是全体学生。

语言教学与政治思政教育的结合突显语言具有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能力。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语言并非仅仅是用于指称外界事物的工具,而具备对人类意义、价值的建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语言既用于日常交际又折射出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传承,语言是历史、文化永恒的承载者,亦是人类意义的创造者。国家制定培养更多语言文化学者、加强外译工作的方针正是基于语言的上述能力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如果语言教学过程仅注重语言的工具性质,忽略语言能够形塑人的思想、建构人的价值观的能力,那么这样的语言教学必将是“空洞的”“僵硬的”“肤浅的”,难以为国家、人民、学生服务的。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语言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后,语言的建构性本质得以充分释放。教学内容从“语言技能”扩展至“党的历史”“爱国主义”“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等等人类意义,这些意义为人类独有,是语言建构能力最为活跃的场所,也是体现语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佳领域。伴随教学内容层次的变化,语言的建构性本质更加直观地表现为引导学生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由此语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的融合不仅在学理上充分展现语言的建构性特质并在实践中有助于教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语言教学与政治思政教育的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求真、务实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主张“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得充分中展现和检验。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基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强调国家对语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融入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思政元素,强有力地体现出以国家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育创新改革。学生接受语言技能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义应用到高校语言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活动中。这一举措有利于指引学生立足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社会生活、时代背景,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有利于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打磨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其中凸显出追求真理的教学理念、面向现实的教学内容以及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三者全方位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技能教学活动时彰显的巨大指引功能,是现时代我国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性革新的最佳证明。

语言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新形势下我们对语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展现了哲学的光芒,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既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求真务实,又力求尊重科学、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强大格局和开拓性视野。

(作者:王琼,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06 字。

转载请注明: 如何理解语言教学课程思政的哲学意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