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项羽有多厉害
项羽有多厉害?项羽是楚国有名的将领项燕的孙子,是一个乱世武将。项羽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尤其是他的力大无穷。有人曾经称赞项羽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足以说明项羽有多厉害。他的厉害不仅仅表现在武力方面,更有军事才能方面。
项羽剧照
从武力方面来讲,他是历史上唯一的百人斩纪录的保持者。“力拔山兮气盖世”其实说的就是项羽的勇猛。在项羽年少的时候,剑术、谋略都有所涉及,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力气很大。项羽的一生中,许多场战争都是胜利的,这些胜利的战争得益于这个人的勇武。除了这个,他的谋略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破釜沉舟”讲的就是项羽带领的军队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谋略,他将战船凿洞,鼓励战士们奋勇杀敌,在断绝了一切退路的情况下,这场战争赢得毫无悬念。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杀宋义表现出来的强势与计谋使得楚军上下对其敬畏,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生擒王离,大破秦军。这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项羽的军事才能。
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人认为项羽是勇而无谋的,其实这并不准确。项羽的厉害不仅仅体现在神勇,更是与其军事才能所分不开的。项羽有多厉害?在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项羽所表现出来的智谋,让许多的军事家都感到敬佩。
项羽外号
项羽是秦朝末年的一代霸主,堪称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物,少年时代就预言秦始皇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后来项羽率兵造反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预言,因为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后来自己的封地在西楚一带,并且霸气外露,所以项羽外号为西楚霸王。下面详细的解释一下项羽外号的来历。
项羽画像
项羽出身于楚国的贵族,楚国被秦始皇灭掉之后,楚国王室也流落民间,项羽举兵造反之后立楚国王室的后裔为王,并且尊称为“义帝”,后来项羽灭掉了秦王朝,这个时候的项羽既是灭亡秦朝的统帅,也是楚国义帝的部下,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主持了分封藩王,一共分封了十八位藩王,其中刘邦被封为了汉王,项羽自己自封为楚王,都城在彭城,因为彭城在传统的地理观念中属于西楚,所以历史上将项羽称为西楚王。
因为项羽不仅仅是一位西楚王,而且是一位称霸一时的领袖人物,所以项羽成为了当时类似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最具实力的诸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称为霸主,因此项羽自然也是称雄一时的霸主,而且项羽本身来说是一个具有霸气的人物,堪称是霸气外露,因此人们都称其为“西楚霸王”,而项羽自己也觉得这个称号实在是一个美称,因此也不反对,从此之后项羽外号就是“西楚霸王”了,这个称呼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运用,可见这一称号对于项羽来说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一个外号。
项羽时不利
数百年间,京剧名篇《霸王别姬》因演绎了西楚霸王项羽与爱妻虞姬生死决别的动人故事而广为流传,戏文中有关“项羽时不利”的内容,似乎成为了西楚霸王末路归途的一句喟叹。项羽时不利,究竟该当何解?关于这个疑问,恐怕大多数读者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项羽剧照
实际上,“项羽时不利”的说法,出自汉代的一首楚辞《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英雄末路的悲壮挽歌,其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被兵围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众所周知,秦亡之后,两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决战,史称“楚汉争霸”。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刘邦领导的汉军取得了胜利,将楚军逼到了垓下绝境。
项羽兵败垓下后,心知大势已去,抱定了决一死战的决心。然而此时,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曾随他出生入死的爱驹乌骓马和爱人虞姬。于是,倾心相爱的两人在虞姬的歌舞声中诀别,最终,虞姬自杀殉情,而项羽也在敌军的包围中迎着冷风走向乌江水畔,拔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谓侠骨柔肠,剑胆琴心,大概也只有在战乱年代的儿女情怀中才更见弥足珍贵!因而,项羽时不利,表达的正是英雄末路的项羽在其生命最后的一刻,对自己毕生所爱的深切依恋和不利境遇的无限感慨。
鸿门宴项羽性格
鸿门宴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盘大棋。通过这顿杀机四伏的饭局,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层实现了第一次正面照会和无声的较量,为日后的逐鹿天下完成了一场精彩的预演。鸿门宴最终以项羽的错失良机,刘邦的全身而退告终,军事范增见此情景,不禁仰天长叹曰“竖子不足与谋”。剧情发展至此,鸿门宴项羽性格也因此而暴露无遗。
鸿门宴图
令范增气愤失态至此的鸿门宴项羽性格究竟为何?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为刚愎自用。在范增授意项庄刺杀刘邦之际,屡次暗示项羽,他却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视而不见。在项羽这个自负光明磊落的英雄眼中,似乎还不屑于用这种暗箭伤人的下作手段除掉政治对手,却不知,因为他的刚愎自用,全然辜负了亚父的一番苦心,也忘记了“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古训。
二是养奸贻患。都说项羽任人唯亲,致使手下终将都无法全心全意为其效力,作为军队的核心领导,项羽的这一性格特点无疑是自掘坟墓的主要因素。只因项伯是他叔叔,连出卖情报、挺身掩护政敌这种性质的错误都可以不加责罚,也难怪范增看在眼里会气得一口老血噎在胸腔,破口骂出那句怒其不争的话来。
三是感情用事。对于持盾闯入的刘邦的参乘樊哙,项羽颇有英雄惜英雄的赏识之意,因此才会命左右侍从又赐予美酒又赏猪腿。然而欣赏归欣赏,这樊哙毕竟是敌方阵营的人物,此番闯入亦是为了护主而来。可惜项羽只顾沉浸在自己无聊的情感当中,完全不知审时度势,足见鸿门宴项羽性格中狭隘的一面。
项羽坑杀秦军
两千多年前,在先秦政权瓦解的那场战争中,二十万秦国降军被西楚霸王项羽坑杀殆尽,恢弘壮丽的阿房宫也在熊熊烈火中付之一炬。两千多年后,项羽坑杀秦军一事成为一桩历史谜案,引发了史学界的多番探讨,究竟项羽坑杀秦军的历史是虚构还是确有其事呢?
项羽剧照
其实,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迁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当时,被俘的秦国官兵曾私下讨论自己的后路问题,因为战败回国会面临举家被杀的命运,而任由楚军肆意侮辱,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早晚也会因为不堪徭役之苦而死于非命,倒不如在途中奋力一搏,兴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这些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考虑到秦国官兵人数众多,若在途中忽然发难,楚军恐怕难以制约,于是,楚军在夜晚对秦降卒发起突袭,将二十余万人尽数杀害,埋在新安城南,以绝后患,这便是项羽坑杀秦军的经过。
在秦末的战乱年代中,大规模的交战司空见惯,而战争往往伴随着胜利方对失败方惨无人道的屠杀,因此,能犯下火烧阿房宫那样罪过的项羽,即使当真有过坑杀秦军二十万的暴行,也不足为怪吧。
可是由于这段历史除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所记载之外,其余历史文献上皆无踪迹可寻,因而缺少旁证,只能得其梗概,所以古往今来的史学家即便对此事心存疑虑,却也不得不信,毕竟在时隔两千多年的今天,想要推翻这段历史,为西楚霸王洗去暴虐无道的污名,可惜也没有相关佐证了。
项羽 岳飞
论中国历史上的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和南宋爱国将领岳飞,一定是不可不提的两位重要人物。
岳飞像图片
后世很多史学家拿项羽和岳飞作比,关于两人武力值谁高谁低的问题,也着实因起了一场学术界的争论。
其实,项羽和岳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英雄人物,本无多少可比性,若非要拿二者对比,那么项羽天生神力武艺高强,却不善智谋,缺乏领导千军万马的才能,属于“将才”一类;而岳飞熟谙兵法,懂得将军事理论运用于实战,因而是南宋历史上有名的战神,毫无疑问,岳飞属于“帅才”一类,有这样的统帅领导千军,部队才有百战百胜的可能。
从个人眼界格局的角度来对比,岳飞显然比项羽高出一个层次。
项羽争霸天下,主要着眼于个人利益。秦国灭亡后,新的政权呼之欲出,放眼几支农民起义军,以项羽的楚军和刘邦的汉军实力最为强大,抢先攻陷咸阳的项羽当然想独揽大权,尝尝当皇帝的滋味,因此,刚愎自用杀人如麻的项羽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丝毫没有为自己的长期征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而内疚,本质上来说,他与已然灭亡的秦朝统治者并无不同。
而岳飞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其戎马半生的战争经历主要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同时保护黎民百姓不受外族侵害,因此,心怀家国的岳飞与项羽这等乱世枭雄显然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