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文|冷丝

栏目|考研复习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报考人数为377万,而在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达341万人。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很多本科生和家长关心这样的问题:2022年考研会有哪些变化?又应该提前知晓哪些事情?

考研人数的增幅这几年明显增快:之前的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则升至238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

近5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1年的377万,短短5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170多万。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如果继续往前追溯,自2008年至2013年,考研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2014年总人数虽较去年减少4万,但专业学位硕士报名数却高达68万,比2013年多出9万人。

总之,当前的考研趋势为: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避开就业渠道,转而选择继续求学深造,“考研热”现象一直持续存在。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的人数将继续攀升。

面对越来越高的报考难度,为什么仍有无数学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这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明智之举呢?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还有,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没有十分把握的考研中,这么做是否是理性的呢?即便被理想的高校录取,成为名副其实的在读研究生,又能否彰显出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吗?

所谓的“考研热”,有关说法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考研热”呢?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考研动机调查结果

无论是工科类、理科类的在读研究生,还是人文社科类的在读研究生,都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纯理论探究与实际应用很难完全吻合,而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付诸实践、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从而尽展才能。

这一点基本被所有在读研究生们认可,可见存在的重要性。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考研态度调查结果

对于选择考研或者“考研热”,在读研究生又如何看待?

在读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外在表现,也是选择考研的本科生所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多个高校调查的结果,在读研究生从不后悔选择考研这条路,对个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信心很好。

不过,冷丝依然提醒:想加入考研大军的学子若想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事先进行理性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研,以及考上研究生以后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考研主动性调查结果

未来研究生教育又将如何发展?哪些专业将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国内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2020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这个规模达到了当时的既定目标。

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消息,我国研究生教育将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比如,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还有这些专业和学科需要引起考研学子的重视,教育部要求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最后,冷丝提醒,考研初试过后,后面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和环节就是复试,还有调剂工作。

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断改革,教育部针对具体招生发展制定详细的招生计划,并且制定明确文件,要求参与调剂复试的考生要满足初试中成绩符合调剂复试要求,与此同时,调剂的院校专业需要与选择调入地区的专业一致或者相近,并且都是统考科目内容。其次是满足第一报考志愿,如果将其调剂转出,则考生必须达到基本复试分数线以上才能予以调剂。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考生选择的第一志愿报考专业,调剂专业期间考生的资历与成绩都必须符合调试要求。

考研初试已经完毕,这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工作即将开启,冷丝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初试,有机会参加复试,最终顺利金榜题名。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96 字。

转载请注明: 考研初试落下帷幕,2022年考研,又该提前了解哪些事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