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有效指导和思考揣摩的早读是一种低效的体力劳动

至今还记得自己上小学初中时早读的情形。

我们的教室总是挨着班主任的办公室,到校之后,拎出凳子,坐得整整齐齐,然后呜哩哇啦地读起课文来。每当声音低下去小起来的时候,班主任就立马出来,威严地站在台阶上向下扫视,于是我们扯开喉咙,又是一阵呜哩哇啦。

上了初中,我们不光有语文早读,还有历史呀地理呀这些文科的早读,甚至于还读数学,读物理……

早读时间一般都是三四十分钟,扯着嗓子一直读下去,读下去,很是卖力。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的早读,说白了就是君子动口不动脑,无非是要把课文读下去而已,还有死背几首现在早已忘却的古诗罢了。至于要读出什么味道来,似乎没有,没有人指导,自己也不用动脑。反正上课老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股脑儿讲授给你。不用动脑的早读,不用动脑的课堂,如此而已。

现在的学校,也有早读课,甚至有午读课、晚读课。孩子们照样是呜哩哇啦,书声琅琅。

和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早读课,都有老师跟班监督

呜哩哇啦,人声鼎沸,整整四十分钟。

依我之见,没有有效指导和思考的早读是一种低效的体力劳动。

没有有效指导和思考揣摩的早读是一种低效的体力劳动

01

目标要明确。

以语文为例。

读一篇课文前,首先要搞清楚读的目标,为识词认字,为感知内容,为体会感情,为品味语言,为揣摩写法……

总而言之,早读课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了,才能有目的性地去读,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揣摩,读中有感悟,一边读,一边思,还要动动手,生成文字,学习批注。

如果毫无目的的信天游式的早读,看似呜哩哇啦,书声琅琅,有时候弄不好就是和尚念经、高耗低效。

02

方法要科学。

仍以语文为例。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字字玑珠,有的平实通俗,有的适合朗读诵读,有的适合默读精读。像《木兰诗》《陋室铭》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放声诵读,全文背诵。像《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这样的文章,最好是不出声,认真地默读,细细地品味。如果不加区分,一概要求放声朗读,往往适得其反,效果很差。

没有有效指导和思考揣摩的早读是一种低效的体力劳动

03

时间要合理。

我见过一些学校的规定,早读时间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坐着或者站立,放声去读。

早读要求学生激情诵读没错,但要把握好时间。以我的经验,十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学生口干舌燥,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我的建议是,学生放声诵读一阵,认真品读一阵,思考一阵。

04

教师要指导。

从过去到现在,我所见到的早读,虽然都有教师跟班。但教师基本上无所事事,只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我的建议是,早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早读的目标,布置早读的任务,规划早读的时间,指导早读的过程,交流早读的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19 字。

转载请注明: 没有有效指导和思考揣摩的早读是一种低效的体力劳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