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绝命诗 苏轼的一生

苏轼绝命诗

元丰二年,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名为《咏桧》,原本这只是一首再正常不过的诗,却被沈括指出诗的最后两句有隐刺皇帝的嫌疑。明眼人都知道,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可苏轼却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打入牢狱,并牵连了几十位亲戚朋友。这就是震惊朝廷的“乌台诗案”。苏轼自知此罪难逃,就写了两首绝命诗,分别写给妻儿和弟弟苏辙。

苏轼画像

苏轼在写给妻儿的绝命诗里,先写了牢狱中惨森森的阴风和凌冽的寒气,表明自己的处境。一向以豪迈著称,潇洒自由的自己原本应该抒发着远大的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现实中,却在这漆黑不见光明的牢狱里犹如一只待宰的鸡子,担忧着自己的性命。他还想念他的妻儿,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脸上都挂着朝气,一眼就能看到希望和未来。他的妻,哎,此生愧对于她了,让她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担惊受怕。

写给弟弟的绝命诗里,他慨叹自己命运不济,为奸人所陷害。他自知此次在劫难逃,性命不保,便交代了自己的后事,甚至把自己的妻儿托付于弟弟。当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的?真的是倾尽所有的感情和心血,所有的心情和想说的话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两首诗里。

害他的是诗,最后拯救他的也是诗。感情肺腑的两首绝命诗,任谁读了都为之动容,其中饱含的亲情之深沉让人潸然泪下。在大家的多方求情努力下,皇帝终于赦免了他。

苏轼的一生

伟大文人苏东坡,苏轼的一生,给人们留下许多故事,太多的谈资,有令人向往的美丽爱情故事,有令士子们奋发图强,终取得功名之传说,当然同时留下了关于他人生起起落落的谈资。

苏轼剧照

单从爱情角度来看,苏轼一生中有三段明媒正娶的婚姻,还有无法得出实际数字的妾室和情人,我们相信在这其中至少是一段是真正的爱情,王弗陪伴他的时间最为短暂,但却是集聚聪颖天资,在事业上当之无愧的成为苏轼的得力助手,但却花样年华却匆匆逝去。王润之从小时起便崇拜者这位大作家,也就是他的姐夫,王润之虽没有王弗之才华,却是陪伴苏轼走过最艰难岁月之人,虽在事业上无法帮助他,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将苏轼照顾的极好。至于第三任王氏,正史和野史均没有太多记载。在王弗死后,苏东坡在《江城子》中便表达了对爱妻的深深悼念和爱意。

单从事业角度来看,苏轼的崛起,全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未成名时的他,毫无势力、背景,也没有很好的人脉关系,父亲那时也是一文不名之人,正是因为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开创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这段经历也给莘莘学子们以奋发的动力。但当时的政治黑暗,苏东坡的为人较为耿直,所以不被朝廷所喜,他的政途行走总体看来是较为艰辛为难的。

可以说,苏轼的一生留下了太多供大家学习的精神了。

苏轼旷达词

苏轼,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因为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被称为“宋代的典范”,他的词被誉为“为词立法”。

苏轼雕塑

苏轼的文学造诣虽然高,但是他留下来的词作其实并不多,据统计,才三百余首,但是苏轼的词又被称为“旷达词”开创了词的新的篇章。

政治变幻莫测,云播诡谲,很多读书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想报效朝廷,但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陶渊明的诗多有对贫苦、疾病的感叹,豪放派李白的诗有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杜甫的诗也常包含抱负无地施展,仕途失意的寡欢,但苏轼的诗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胸怀,对人生愁苦的谅解。

苏轼旷达词的形成与苏轼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苏轼一生,不趋炎附势、不结党营私,虽然多次遭受贬谪,但他仍不像现实低头,不随波逐流。苏轼通晓儒家、道家,形成了他豁达的胸襟、乐观开朗的个性,即使面对最窘迫的“乌台诗案”,让他对政治失去的信心,但也没有打击他自然的生活态度,即使被贬,到达被贬之地,仍为民办事,建立医院、学堂等等,被当地人成为“苏贤能”。

苏轼的旷达词不论是感怀悼念还是壮志未酬,亦或者内心孤寂,他都采用超然旷达的处理态度,透露对人生希望的执着和追求。


苏轼的父亲

苏轼的父亲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他叫苏洵,字明允,祖籍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历经了五十七个春夏秋冬,在他57岁之时因病离世。他的文学造诣水平虽不如苏轼,但在政治上的见解却是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儿子苏轼的,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之父 苏洵

苏洵的成名源于科举制,这并不稀奇,但是却是与其子苏轼、苏辙一同出名的,这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苏洵的成名,用现代话说,可以归于四个字,大器晚成。古人有云,先成家后立业,苏洵的个人经历真是印证这句话。苏洵年轻时家境不好,娶妻后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苏洵只能整日在外赚钱,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直至苏洵二十七岁,才觉得自己还想学习,在与夫人程氏商量之后,程氏对苏洵的学习十分赞同,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着苏洵,从他的手中接过了家庭生计的重任。从这时起,苏洵才开始发愤读书,经常挑灯夜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倾其所有时间之后,苏洵在与儿子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中,被朝廷看中,任命为朝廷官员,从此展开了他的仕途生涯。苏洵比起苏轼成名时,年轻要大,为人处世的经验也更为全面,苏洵的志向也不是在于寄情于山水和诗词了,而是希望将自己的抱负在朝堂上施展开来,针对国家的形式,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为此,他写出了一本惊世之作《嘉祐集》。

苏轼的诗

苏轼,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艺术家。一生所作的诗词无数,因所处时代的不同,宋朝这个时期最为有名的还当属宋词。当宋词出名并不代表宋诗的没落,在介绍苏轼的诗之前,先来普及一下诗和词的区别。

题西林壁

首先,诗、词的区别主要针对的是古代文学创作,如果不是古代文学创作,两者便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诗、词出现、兴起的时间段并不是相同,诗词,既然诗在前,词在后,很明显诗的出现早于词,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便是唐诗和宋词,通过这个便可以清晰的分出诗的兴起在唐朝,而词的出现却是在唐朝末期,兴起于宋朝。

最后,从格式上来说,诗的格式较为整齐,可分为五言和七言,形式又分为绝句和律诗。词比起诗的要求便显得宽松的多,在格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字数上也没有绝对的限制。

那么大文人苏轼所创作的名诗都有哪些呢?我们根据上述的描述的不同,细细参阅他的作品,发现他的诗的确不多,《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歌描述了作者苏轼站在庐山中,从不同的方向观其形状,眼中的庐山形象却大不相同。通过这首词,苏轼想借这首诗表达出人们看待一件事,不要刻意带有自己的情感去看待分析,而应该尽量跳脱抽离出来,作为第三人的身份去看待,这样才能辨识清楚事物的真实面貌,不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进行了误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一首诗,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创作出了无数的有名词句,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被后人所崇拜,被后人所模仿,苏轼的精神永不消灭,流传于今。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在词上的造诣已经谈过了很多,现在掉转回头,重新来欣赏下苏轼的诗。诗不同于词,诗的格式较为固定、单一、整体感觉乏味、旧时、刻板。诗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种,而诗的格式上又只有四句和八句的分别,就算是进行排列组合,也逃不出那四种组合,所以久而久之便让人觉得枯燥无趣,这也是为何后期词的推出后,立刻便赢得名声之大噪了。

但苏轼的诗却给人眼前一抹亮色,让人觉得清新无比,也让人的心情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比如他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便将山水之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将西湖的拟人化,造就了千古一绝作。

同样的,这首七言律诗,前两句描述景色,后两句通过近处之景,抒发远处之情。先看前两句,在灿烂的阳光下面,西湖的水显得清澈无比,十分美好,而在下雨天的时候,西湖被群山围绕,显得烟雨蒙蒙,充满了其妙的色彩,也是十分奇妙的。后面的两句是借景抒情,本意是将西湖比作西子,犹如是一个妙龄的美女,怎么样的装扮都显得十分美丽,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54 字。

转载请注明: 苏轼绝命诗 苏轼的一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