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正月,袁术僣号称帝时,他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而他哥袁绍,死敌曹操,混的都不如他好。之所以袁术会给人一种地盘很小的印象,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
第一,袁术的本事不大,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远见。并且他的为政也是奢侈淫靡,经常是打下一块地盘后,也不好好的经验,最后又稀里糊涂的弄丢了。因此袁术的地盘,每一年的势力范围都不一样。除了淮南大本营之外,其他的地盘不稳定,年年都在变。
第二,紧接第一点。地盘不稳定,这不是袁术一家的问题,当时的军阀都这样。因此后世的地图制作者们通常都会直接跳过这个混乱的时期,直接以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一个当时的关键时间点来作图。而建安四年时,袁术因为众叛亲离,地盘大大缩水。
比如看下面这张图——这是历史教材上的汉末群雄割据图。
制图者就直接取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制图时间点,绘制了当时的群雄势力范围。曹操和袁绍因为分别统一了河南和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两个军阀,而袁术则因为孙策独立,手下大将雷薄、陈兰叛变,接连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为之一挫。仅剩淮南的一隅之地。
所以说,袁术的地盘不大,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关键要看是哪一年,如果是袁术灭亡的前夕,他的地盘确实不大。但要是袁术的巅峰时期来看他,他的地盘其实很大。
那么袁术巅峰时期的地盘有多大呢?按照史料的记载,应该是十郡一国,相当于管辖了十一个郡。这比当时的曹操和袁绍都要强一些,并且袁术还有很大的扩张潜力。只不过这一手好牌都让袁术自己给玩砸了。
下面,仔细的讲一下袁术的兴衰史。
兴平元年(公元190 年),身为大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袁逢之子的袁术,以后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的身份从洛阳出逃,跑到南阳郡的鲁阳。并且在鲁阳吸纳了长沙太守孙坚。袁、孙二人联合,组成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集团。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孙坚是长沙太守,他怎么会在南阳跟袁术搞在了一起呢?长沙离南阳那么远!这是因为,当时董卓乱政,自认为是汉室忠臣的孙坚领兵北上,准备进京勤王。结果孙坚这人性子太直,完全没有政治城府,被人给坑了。当时他从长沙出发,经过武陵郡(常德)时,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斗争。孙坚被武陵太守当枪使,杀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未经请示就敢擅杀上级,这是死罪。
很快朝廷的责任追究就来了,孙坚的长沙太守被罢免。孙坚当时就懵逼了,自己本来是去洛阳救皇帝的,现在没到洛阳,自己倒先变成通缉犯了。
此时,袁术找到了孙坚。他表示,我老爸是大司空,我也是后将军。你那点鸡毛事,在我眼里都不叫事。只要你替我杀了张咨(南阳郡太守,董卓的人),我就替你把那点鸡毛事都给抹干净。孙坚一看,自己一个厅局级干部居然还能傍上国家领导人的大腿,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杀了张咨。袁术看到孙坚这么爽快,也很爽快的替他表了一个假中郎将的职务。孙坚体会到了袁术的能量,也就跟着袁术一起混了。
袁术在得到孙坚后,如虎添翼。因为汉末那个年代,是讲门第出身的。像袁术这种人能当大官,完全就是靠他的出身高,其实他没什么真本事。但孙坚不一样,他是江东寒族出身,所有的成绩都是靠本事打出来的,他是真的有本事。
初平二年(191 年),孙坚与袁术联合讨伐董卓,并将董卓驱逐出了洛阳。随后,袁术和孙坚进入洛阳,拜祭汉室先帝,还平整了被董卓破坏的历代汉帝皇陵。这一举动,让袁术当时的社会声望,达到了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度。
不过,由于洛阳城已被董卓烧掉,袁术和孙坚只能再回到南阳。当时豫州刺史孔伷病死,豫州成了一个无主之地。袁术一面表孙坚为豫州刺史,鼓动孙坚去抢豫州。一面在南阳扩张地盘,控制了整个南阳郡。
截止初平三年(192 年)时,袁术基本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豫州两郡(汝南郡和颍川郡)。领有三郡之地。
不要以为三郡很弱,这三郡中的南阳和汝南都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大郡,按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来算,三郡合计将近有500万人。
南阳郡:243万(第一人口大郡)
汝南郡:210万(第二人口大郡)
颍川郡:43万(士族大郡)
可以想象,占着这三郡,并且还有孙坚这种虎将的加持,袁术这是要上天。
然而没过多久,孙坚意外战死了。袁术失去了虎将后,遭到了北面袁绍、曹操,南面的刘表黄祖,西北的李傕、郭汜的夹击,可谓是三线受敌,局势恶劣。
为了避免战线被拉的太长,被分散击破。袁术在初平四年(193 年)初,主动放弃了南阳根据地。将重心转向豫州,并像“流寇”一样北上兖州,压迫袁绍、曹操。请注意“流寇”这个词,后面会重点讲到。
袁术这么气势汹汹而来,刚刚领了兖州刺史的曹操当然不能小觑了。于是曹操联合袁绍在兖州的匡亭大破袁术,将袁术又逼回了豫州。回到豫州后,袁术并没有退回去再争夺南阳,而是突发奇想,神奇地转向东南,突袭地处中原边缘地带的扬州。并且在扬州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兴平元年(194 年),袁术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扬州牧,在淮南站稳了脚跟。
立足淮南之后,袁术进行了大扩张。为啥袁术能大扩张呢?这是因为当时江东四郡的对手都不算太强,如周昕、刘繇、王朗等,都是废柴太守。袁术派人去攻江东,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并且袁术还同时期,调兵遣将打徐州,把徐州刺史陶谦给打蒙了,连连丢失城池。这也导致后来陶谦病死,刘备领徐州刺史时,实际上接手的地盘,压根没多少了。
然而,袁术的命不好,能力也不行。他刚想在东南大展宏图的时候,不想长安的朝廷任命的新任扬州刺史刘繇突然杀出,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了江东。
这种劲敌的出现,若是换作曹操,他肯定是自己亲征。但袁术没有这两下子,他只能找人替自己去征讨。找谁呢?袁术思考了很久后,选定了小霸王孙策。
兴平二年(195 年),孙策主动请战,从淮南东渡长江,在其舅舅吴景、堂兄孙贲(都是袁术册封的太守)的配合下,一举将刘繇打到了扬州西面的豫章郡,成功的控制了江东的丹阳郡和吴郡。袁术也因此又收复了江东两郡。随后孙策继续进攻,将会稽郡太守王朗击败,并且又西进,攻陷了豫章郡。江东四郡遂全部归了袁术。
袁术见孙策这么给力,便不再关心扬州方面的战事(没想到孙策后来会背叛他),将视线转到了徐州。
当时刘备在徐州新上任,脚跟还没站稳。面对袁术在建安元年(196 年)发动了一连串组合攻势,刘备节节败退,先后丢了广陵郡和部分的下邳郡,势力大挫。随后,袁术开始大肆分封:任命孙香为汝南太守;舒仲应为沛相;吴景为广陵太守;刘勋为庐江太守;自己的儿子袁胤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九江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至此到建安二年(197 年)初,袁术的地盘北抵豫州陈国(汉室的一个封国);东临下邳和广陵郡;南至会稽东冶;西接刘表的江夏,横跨扬、豫、徐三州,一共领有十一郡土地,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强的军阀。参考东汉中期的户口统计,袁术辖下差不多有八百万人口。
相比周边的势力,袁术不仅地盘大,而且形势最好。其控制的地盘,尤其是江东,几乎没有什么动乱。而当时的袁绍和曹操,那简直是一个比一个惨。袁绍北面有公孙瓒,让袁绍寝食难安。至于曹操,由于东征张绣失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全部战死,脸都丢光了。
袁术看到自己的势力这么强,周边的对手都是垃圾。便在建安二年(197 年)春,不可一世地僣号,自称【仲家】。这里需要说一下,袁术僣号【仲家】,是第二的意思,并不是皇帝的意思。
过了几个月,袁术僣号的厄运来了。先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孙策,导致孙策在江东自立;随后徐州的吕布又与袁术翻脸,双方大打出手。接着淮南突降天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袁术一下子仿佛由上天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这便是所谓的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个军阀若是扩张的太快,而他自己本身又没有什么本事的情况下,庞大的势力被瓦解掉,是分分钟的事。
至于说袁术手下的将领,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初随他出逃洛阳的虎贲军将领,另一部分则是孙坚的部将。这其中,以江东孙氏的表现最为突出。袁术爸对孙氏也是关爱有加,在攻略江东以前,他就已经把半壁江山托付给孙氏,比如孙香、孙贲、吴景就分别被袁术任命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阳太守,替他镇守江东。
只不过孙氏也不傻,他们只是想借袁术这个平台,以袁术的财力、物力、人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在孙策的领导下,苏氏一族打跑了袁术布置在江东的心腹势力,夺取了江东,并以长江为界,与袁术划江而治。
这个就好比当年黄巢称帝建国,结果朱温背叛黄巢一样。黄巢被朱温搞的腹背受敌,最后兵败身亡。孙氏一族的背叛,也是直接催垮了袁术集团。
另外还有一点,袁术是士家大族出身。但是却浑身一副游侠之气。他到了淮南后,不盘剥老百姓(穷人也没什么可盘剥的),对士家大族往死里整。于是乎,以穷人为主的黄巾军、黑山贼以及各地的土匪,也都纷纷拥护袁术。当官的跟起义军搞一块去了,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并且更匪夷所思的是,袁术快不行了,他的部下雷薄、陈兰也是两个奇葩。这两人背叛袁术后,没有投奔任何势力,而是跑到了灊山(今天柱山)落草为寇。听说过官军被奸臣逼上梁山的,还没听说过还有官军在走投有路的情况下自上梁山的。
后来袁术正式垮台,他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投奔别的势力,而是莫名其妙的也想去投奔雷薄和陈兰,打算一起落草为寇。这简直是没谁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袁术评价不高。一方面是他的能力确实不行,另一方面是他浑身一副流寇作风。啥叫流寇?就是黄巢、李自成那几个货呗。这种人,打地盘,动员武装力量都是一把好手。但还是那句话,来的快,去的也快。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