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几篇文章,改编自我的知乎 Live :《人际互动的奥秘》。
这可能是知乎史上第一场人数过万的 Live ,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感谢所有参与者,Live 结束之后,我收到了大量的提问和反馈,帮我更明晰了很多想法。经过整理,我打算把一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
这场 Live ,讲的是人际互动中一些基本的道理。
互动最基本的定义是,一定有双方或多方角色的参与,不是单方面的事。今天这篇文章将围绕这个定义展开。
在 Live 之前,就有一些朋友提问:该怎么样提高我的人际能力?可不可以教我一些办法?我跟什么样的人相处都处不好,原因在哪里?
这是很常见的问题,我们接下来的讨论也许可以有助于提高「能力」。但是我首先要说,社交不是「能力」的事。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缺少互动的思路。
社交是一个双方的游戏,而不是你的单人舞。
把社交当成自己能力的人,往往无视对方的特异性。有人说:我的社交能力超强,不管你是三教九流什么人,我都能一分钟混熟。这个说法,我们一听就觉得目中无人。你会跃跃欲试地想:真的吗?来跟我处一下试试?
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跟什么样的人都处不好」这个说法,也是同样目中无人的。只不过因为这句话太卑微了,自恋得更隐蔽一些而已。
这种自恋仿佛是说,只要遇到了我,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想跟我搞好关系,我一定可以让这段关系失败。这句话抹煞了别人的「能力」。
跟什么矛都穿不透的盾,遇到什么盾都挡不住的矛,是一个道理。
在一个互动当中,没有人可以单方面做主。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在从自己的角度,发起一个对关系的定义,然后等待对方的回应。——所以,你要说自己是一个处不好关系的人,首先得看跟你相处的那个人同不同意。
现在我把文章推给你。我也发起了一个定义:请你看我的文章。
你接受了这个定义,我在这段关系中才能成为作者,而你成为读者。
但是,你也可能「啪」地一声把文章关掉了。
这说明你不接受我对关系的定义。你发起了一个新的定义:你很忙,最近不想听我说话。——当然了,我也只好接受你的定义。
我们来来回回就在做这样的事。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甚至不说话不做事,都是在定义关系,等待别人的认同或不认同。哪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闭着眼睛睡觉,也是在向周围的人发布他对关系的定义:别来烦我!
互动的本质就是:一方发起定义,另一方选择认同或不认同。
如果对方认同你对关系的定义,看起来就像是在这段关系里,你掌握了主动权。但其实——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这里有对方给你的权力。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知道有人会看。我对你们说:「我会写一篇文章,你们一定要看。」你打开了这篇文章,同时对我说:「我们会看你的文章,你一定要多写写。」我们相互发起对读写关系的定义,并且认同对方的定义。这段关系才得以形成。它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反正我写了你一定会看),或你一个人的事(反正你要看我一定会写),把我们双方分开,这件事就不成。
你在公共场合睡了一大觉,没有人来烦你,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要感谢身边的每个人。他们读懂了你发出的信息,并选择尊重你的意愿。
这就讲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授权。
授权并不是像我们传统理解的一样,某一位领导,通过一个仪式,发一个聘书或者徽章之类,我们就获得了某种权力。授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只要一个人接受了你对关系的某种定义,他就是在对你授权。
你打开手机,点进一个 app,就在授权这个 app 占用你的时间。
看一篇文章,就在授权这篇文章影响你的思想。
听我讲这场 Live,你就在授权我成为这一刻的讲者。
如果是在一个真实的课堂上,我走进一个闹哄哄的教室,走上讲台,清两声嗓子。我发起了一个定义:「别说话,都看着我,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可以说话」。换句话说,我试图把现在的情境定义为「上课」。如果学生们不认为我是老师,或者还不到上课时间,他们就拒绝授权给我,该说笑还是说笑。只有等他们认可我是老师,该听我讲话了,他们才会迅速安静下来,配合我的定义。
假设一个外星人观察到这一切。
它可能会大为惊讶:「这个人有什么魔力?他只是清了下嗓子,其他人就不说话了!」它也许会提出一些虚妄的概念来解释这个「魔力」,比如,给它起名叫「影响力」或者「权力」:好像是因为我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才会让台下的人俯首听命。它开始研究怎么形成这种力量,它甚至得到了一些结论,比如跟我的学历有关,跟我准备的 PPT 有关,跟我清嗓子的节奏有关……
它把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当成了越来越大的真实。
这就是人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奥秘:
没有人可以单方面做主,不管看上去有多像如此。
如果把「影响力」这种东西(它可能有很多别的名字:权力、领导力、控制力、摄受力、说服力、人格魅力、气场、高情商)当作客观的存在,一个人就会走到非常狂妄的路上。他追求通过自己单方面的修行,可以掌控一段人际互动,眼睛里就看不到活生生的人,本质上是要把别人变成可操作的对象。
想要按自己的意志调教伴侣的人是在做这件事。
研究怎么样写出爆款文的自媒体作者是在做这件事。
教授人人都可以快速发财的课程也在做这件事。
毫无疑问他们有可能获得成功。伴侣接受了他们的调教,读者点开了他们的文章,客户购买了他们的商品。他们(以某种很有算计的方式)发起定义,对方(按照被算计好的结果)选择了认同。但这个过程仍然是在取得授权。——无论他们多有技巧,仍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对方的恩赏。
如果要完全抹煞对方的权力,除非使用暴力,把对面的人变成一块因为痛感而屈服的血肉,不再有挣扎或反抗的余地。一方发起定义:我就是掌控者,你是服从者,另一方无论认不认同,看上去好像都只能接受这个定义。
当然,就算到这个程度,也有人还是可以选择不认同。
所以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主动的一方,以为自己单方面地做到了被人爱戴,被人欣赏,被人疏远,被人厌恶。你只是没有注意别人如何授权给你。
也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被动的一方。
你只是没有注意自己是如何授权给别人。
后面这种情况同样会造成一部分人际难题。比如,我收到一个女生的来信,说自己的一生「被一个渣男毁掉了」。作为一种抱怨的气话,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说法。但如果她想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她就需要去认识自己授权的过程:她是如何让一个渣男掌握了「毁掉她一生」的权力,或者更准确地说,她是如何说服自己相信「有一个渣男掌握了毁掉她一生的权力」的。
这很难,因为授权的过程往往很隐蔽,发生在电光火石的一念之间。需要长时间的自我觉察与训练。否则,我们只会看到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觉得是那个人的某种魔力,就把功劳或罪过都归到「那个人」身上。
是他在影响我,他在领导我,他在掌控我。
而要想以一种更自由的姿态参与到人际互动里,就要承认人际互动的第一个真相:他在定义我们的关系,我也在定义我们的关系,当且仅当我们认同对方的定义之后,这个互动才会以这样的形式,对我们双方产生影响。
部分提问:
1,别人对我做的一切都是我的授权,这让被家暴的人情何以堪?
答:家暴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例子。在这种例子里,「授权」这个词听起来非常的不近人情,但我们姑且用同样的思路分析一下。有一些严重的暴力,已经构成人身的威胁甚至监禁,这就不能再说是互动了,而是单方面的任人宰割。但即使是相对比较轻微的情况,也不是说「我授权你来家暴我」。而是说,施害方把这段关系定义为:「我有权力伤害你」,受害者认同了这个定义。
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认同,希望它有改变的余地。——当然,无论如何这不是受害者的错。
2,可以永远不授权被伤害,就是孤独啰?
答:在 Live 现场我的回答是:是的,一个永远不授权的人,是孤独的。
后来我又想了一下,这个话还没有说完。授权也是相互的事。完整地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别人提出了一种对关系的定义(也许是要和我交朋友),我不授权。与此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对关系的定义(别管我,让我一个人待着),但是能不能实现呢?这也要取决于别人授不授权。
3,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处于被动,总是习惯于让对方更主动,怎么改善这种情况让自己也主动起来呢?
答:在 Live 现场我反问了一个问题:在你看起来很被动的时候,你是如何勾引对方,让对方变得更主动的呢?
现在我还要补充一个问题:在对方表现出主动性以后,你又如何以被动的方式相配合,授权让你们这段关系变成「主动 - 被动」的关系呢?
最后一个问题,留给看到这里的你: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对你有帮助吗?或是增加了你对人际互动的困惑?如果可以的话,请结合你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