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金太宗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耻,金太宗是为罪魁祸首。他一生总共活捉了三个皇帝,成为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
金太宗的雕像
金太宗名叫完颜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由于金太祖去世的时候,才55岁,因此皇位由他的弟弟继承。在古代的游牧民族,继承皇位并不像中原制度那样父死子继,嫡长有序,而是又能者居之。而完颜晟在建立金国的战争中,功绩比较突出,因此皇位自然是他的。
金太宗在政治策略上,和他的哥哥完颜阿骨打有着明显的区别。完颜阿骨打主张金国和宋国和平相处,而金太宗则一心主张攻灭宋国。恰巧在他即位之初,发生了张觉事件,金国的叛将张觉逃到了宋朝,被宋朝接纳。金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去向宋朝问责,宋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斩了张觉。
但是金太宗觉得这还不够,因此以张觉事件为借口,派兵去攻打宋朝。金太宗派遣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路大军,同时进攻宋朝的首都开封。宋朝抵抗的时间还不到一年,首都开封就被金兵攻破了。这件事发生了北宋靖康年间,因此被称为靖康之耻。
根据金太宗的要求,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向宋钦宗提出赔偿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可是宋朝一下子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因此只好让宋朝的女人作为抵押,押送回金国,供金国人淫乐。在金国撤退时,还把北宋最后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也一起俘虏到了漠北。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是什么?熟悉北宋历史的朋友对“海上之盟”的核心内容必定有所了解,没错,所谓海上之盟,乃是宋徽宗为歼灭昔日的强敌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合攻辽军事条约。凭着这一纸军事同盟条约,宋金果然联手一举灭了辽国。
靖康之耻图
宋徽宗灭辽之后,还曾沾沾自喜于自己正确的政治谋略,谁知,一纸海上之盟乃是一把双刃剑,在灭亡辽国的同时,为北宋埋下了亡国隐患。
那么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就得从海上之盟签订的前后说起。
据说宋金两国使节频繁往来,为促成海上之盟而多次会谈之际,北宋朝野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持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辽国虽为强敌,但其地理位置在宋金之间,对北宋而言,起到了一定的军事屏障作用,若辽国被灭,则大宋屏障顿失,野心更胜辽国的金国便可趁势发兵攻宋,到时金国的虎狼之师,将成为宋国更危险的敌人。
然而鼠目寸光的宋徽宗根本听不进这些中肯的意见,一心灭辽的他全然没有意识到海上之盟即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宣和二年,在历经艰苦的谈判过程后,海上之盟顺利签署,这意味着宋金两国军事同盟的正式缔结。很快,辽国就在两国的夹攻下遭到了灭顶之灾。可是还没等宋徽宗喝上灭辽的庆功酒,靖康之耻便随之而言,北宋立刻陷入了亡国的深渊。这便是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
靖康之耻韦贤妃
韦贤妃是宋徽宗的嫔妃,同时也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的生母。靖康之耻中的韦贤妃,也是在众多被金人迁往北方的北宋皇族女性之一。
韦贤妃的画像
时靖康之耻,韦贤妃已经四十六七岁了,她于建炎二年随其他女俘一起抵达上京。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在靖康之耻中被俘的宋朝女性数量也不一样,但是在途中病死的数目都是惊人的。韦贤妃虽然年纪比别的女性稍长,但还算是比较幸运,活着到达了上京。
但事实上,活下来反而是一种受罪。刚刚抵达上京,韦贤妃和她以下的三百余人就一起被没入了“浣衣院”,沦为奴婢。其后由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登基,建立南宋王朝,和金国针锋相对。金国军队南下,不仅没有捉到赵构,反而被南方的义军到处围追堵截。金国人一肚子气没地方撒,就把矛头对准了赵构的直系亲属。
所谓的直系亲属,包括赵构的原配妻子邢秉懿,妾室田春罗、姜醉媚等人,同样也包括了他的母亲韦贤妃。他们对韦贤妃进行了狠狠地折磨,让她在“浣衣院”内沦为了妓女。据说她一天接客的数量是中国历史上之最,高达一百零五人。而且还在金国,为金国人生下了两个儿子。
其后,由于金国在对南宋的作战中,进展不利,于是金国也开始采取了和南宋议和的路线。为了表示金国的诚意,原先已经沦为妓女的韦贤妃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1142年5月1日,韦贤妃和宋徽宗的骸骨一起,被释放回南宋。临行之前,尚存人间的宋钦宗拉着韦贤妃,表示如果宋高宗能将他迎回国内,他甘愿做一个太乙宫主。
韦贤妃回到了南宋,一直活了九十岁。也有一种是活了八十岁。主要是宋高宗为了掩盖他母亲在靖康之耻时对丑闻,将她的年龄降低了十岁。
靖康之耻的影响
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的影响首先从当时的情况上,可以说完全击破了宋朝高层统治的信心。后来即位的南宋高宗赵构更是将对金国的政策倾向于求和而不是力图光复中原。金兵破城后的烧杀抢掠及被俘虏的王室大臣遭遇。严重打击了当朝统治者的信心,偏安一隅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所此影响,北进抗金的岳飞等将士浴血拼杀,刚取得一定战果就立即被“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使南宋在战略态势上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虽说南宋最终灭亡是有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但靖康之耻的影响视乎都一直伴随着整个南宋,信心上的溃败负面影响深远、深刻。
但把靖康之耻的影响放入中国历史长河中,它的影响有时却不完全是负面的。在明朝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明英宗御驾亲征,带领着几乎是当时全国军队主力讨伐瓦刺。结果兵败被俘,大明主力军几乎全军覆灭。当时在制定与瓦刺是战是和的方针也出现了重大分歧。最终主站派以宋朝之事说服当朝皇帝,发起了北京保卫战,最终一战力退瓦刺,取得胜利。
靖康之耻不但在当时影响深远,且对后世也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当时一方面打击了当局者反击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