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大将太史慈使用什么厉害武器 太史慈厉害吗?

太史慈武器

太史慈作为吴国的一名大将,他的武力十分高超。太史慈武器就是一把弓箭,在太史慈手中射出的弓箭一般都没有失误,他射哪中哪,所以说太史慈可以把他的武器运用的十分灵活,也体现出了太史慈本领的高强。

《新三国》太史慈剧照

历史记载太史慈武器的次数不多,但《三国演义》其中一节内容详细记载了太史慈使用武器的情节,在太史慈陪同孙策前去征讨麻保贼时,突然站在楼上的一个贼就大声辱骂孙策的军队,与此同时,这个贼的手挽在一旁的柱子上,站在下面的太史慈听到了此番话语,心里很不爽,很快就拿出了他身上所带的弓箭,在瞄准了这个贼后,太史慈便朝着这个方向射去。

射箭术可是太史慈的独门绝艺,果然,他一箭就射中柱子上,这可并不意味着太史慈没有射中,这一射把这个贼的手掌牢牢的钉在了柱子上,在场的人都对太史慈的武器惊叹不已。这便是唯一记载太史慈使用武器的场景。通过这个故事,便可以对太史慈武器有进一步的了解。太史慈的武器就是这简单的一把弓箭,别看弓箭在当时的军队里很常见,可却没有几个人能把弓箭发挥到最佳,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瞄准射击方向,一次射中目标。

但太史慈就可以,他可以确定自己的射击目标并且一次成功。太史慈武器看起来虽然普通,但在太史慈的手中却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关于太史慈武器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他的武器是双戟,他使用双戟也非常得心应手,甚至比他使用弓箭更加得心应手,在众多影视剧中,双戟也成了太史慈的标志。

太史慈名言

太史慈死时,正值壮年,享年四十有一岁,临终前十分感慨,曾留下千古名言,感慨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太史慈剧照

这句名言作为他的人生写照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太史慈出生在东汉末期,当时民不聊生,汉室帝王昏聩,大权落于外戚和宦官,造成国力不断衰弱,国土不断缩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朝不保夕,朝野之中再无忠臣,民间百姓饥不饱腹。各方有义之士揭竿而起,美其名曰讨伐汉室昏君,但其中不乏董卓之类,趁热圈地捞权,实际只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

太史慈的成长,正是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乱世之中,有英雄、也有枭雄,更有小人。如何寻找明君,如何选择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太史慈本身在汉朝为小官,但为了为民除害却得罪了地方势力,以致于官没法继续。后因缘机遇效忠刘繇,但刘繇并不是一个良主,他不是太史慈的伯乐,提供不了一个好的平台给太史慈,也无法识别出太史慈的独特优势。

在与吴国孙策的几次交手中,孙策爱惜人才,数次招降于太史慈,最终太史慈终于决定舍弃刘繇,追随着他的伯乐—孙策而去,从此太史慈便成为了孙吴的一大武将,为吴国立下了不少战功,孙策死后,孙权继位,依旧十分看重太史慈,太史策可谓一生选对了主公,便手提弓箭立下了一世的功劳。

但天不假年,时光不等人,上天过早的收回了太史慈的性命,让吴国损失了一大猛将。

太史慈和张辽

太史慈和张辽,他们是合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接下来在此仔细剖析了解一下。

张辽

先从两人的相同之处谈起,太史慈和张辽,他们都是武将出身,怀有一身的抱负,武力指数较强,太史慈善于骑射,弓箭之术算是使得炉火纯青,适合远战。张辽的兵器是月牙戟,使用纯熟,是他最为擅长的武器,但适合近战不适合远战。其二,他们都曾经中途易主,太史慈初时投靠刘繇,后被孙策以武力和诚意降服,从此以后归服于吴国孙策麾下。而张辽亦是如此,在董卓时期,他最早的主公便是吕布,后因董卓、吕布战死,投奔曹操,成为魏国中的大将军,武力指数极高,可与许褚一较高下,并且屡立军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两人不同之处,前面已说太史慈适合擅长武器的原因适合远战,但近身肉搏却是差强人意的,这种将领的局限性太大,再加上吴国孙策早亡,内乱过一阵子,后由孙权接任,太史慈虽然是吴国数一数二的将领,但比起其他两国的大将还是逊色不少的。反观张辽,武器为月牙戟,两军对垒时便能够占有不少先机,且张辽军功赫赫,尤其在对抗东吴时,张辽总能大破吴国的进攻,孙权在位时尤其忌惮张辽,觉得军中无人能够制衡张辽。

另外,在野史中,曾有人书写太史慈是死于张辽之手,这纯属无稽之谈,正史中张辽并没有杀害太史慈,太史慈死于疾病。


太史慈厉害吗

太史慈,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六年。太史慈所处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身为男儿的太史慈抱着为国为民的思想,参与了孙权的军队,率领部下四处征战,护得一方安宁。

太史慈图片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太史慈身高七尺七,换成现在的高度就是二米三左右。太史慈最擅长使用的武器是弓箭,每射每中,从不落空,被人誉为“神箭手”。据这些相关记载看来,太史慈在武艺方面十分厉害。在太史慈墓上我们也不难看到太史慈的形象,高大威武,身披一身盔甲。

然而太史慈的厉害之处并不仅仅表现在于武艺方面,更在于他的为人方面。只因太史慈的母亲告知他北海的孔融对母有恩,所以当北海被贼人重重所围困之时,太史慈奋不顾身地冲出重围,向刘备借兵救北海。后来在神亭,太史慈与自己今后的明主孙策相遇,二人大战数十回合之后相识,正因不战不相识,太史慈最终向孙策臣服,并为孙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后人谓之,太史慈实为厉害也。

然而即使是武艺甚高的太史慈也没能逃过重病的纠缠,在临离世前,太史慈挂念的仍是自己还没有完成不世之功的志愿。正因为后人久久难以忘记太史慈这名将领,在《三国演义》中,将太史慈的死亡年限往后推迟了几年,这让太史慈在小说中向自己的夙愿进发,得以参与后来发生的战役,发挥自己领兵打战的作用。

孙策大战太史慈

孙策是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孙坚的儿子,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君王孙权的长兄。但是太史慈是谁呢?历史上关于三国之间的战争很多,但大多是孙策与刘备,曹操之间的争霸之争。对于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战争介绍甚少,那么谁是太史慈?他们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其实孙策和太史慈并不是敌人,相反还是孙策的大将军,为孙家称霸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

孙策剧照

关于孙策大战太史慈的典故还要从孙策和太史慈的认识说起。古语说的不打不相识,用在孙策和太史慈身上时最恰当不过的。孙坚死后孙策投宿袁术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想脱离袁术的管制,便拿家传玉溪与袁术换了些兵马,自己占山为王去了。

孙策毕竟有志向,想成立强盗联盟,消息传到刘鹞的耳朵里,就想请孙策来他山上喝酒,便派太史慈去请孙策。太史慈性子直,嘴巴笨,让孙策产生误会以为他要抓自己,两人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太史慈想我是奉命请你喝酒,你不来我就抢你的头盔,盛些肉给你留着吧,于是用孙策的头盔盛了一块猪后腿肉留给孙策。孙策后来知道了真相,就请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孙策后来看见太史慈为自己留的那块肉,很感动,便把肉供奉起来。并且拜太史慈为大将军,从此太史慈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结下深厚友谊。据说在黄山一带,家家墙上都挂着猪后腿肉的习俗来源于此。孙策大战太史慈结交了挚友,留下一段佳话。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46 字。

转载请注明: 吴国大将太史慈使用什么厉害武器 太史慈厉害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