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逐鹿天下,欲留名于青史,铸不朽之丰碑。今有,明知是难却默默坚守、勇于抗“疫”的时代英雄;抗日战争时期,也有明知是死却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英雄。
人人都爱戴英雄,人人都敬仰英雄。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当年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临终前做出一什么举动?为何能让日军为之震撼?
张自忠,1891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县的一个小村庄,在父母的影响下,他自幼养成了慷慨仗义、英勇坚韧的优良品质。
1911年冬,张自忠进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习,在哪里,他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三民主义”学说,很快他就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中。
1916年,张自忠选择参军,加入到了冯玉祥的部队。自此,他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戎马生涯,战场上的张自忠,沉着冷静,英勇善战,很快就被提拔为学兵营营长。
1923年冬,张自忠的兵营开展大练兵,适逢连日大雪,很多战士们建议训练能不能停一停?这时,张自忠却非常严肃的说:“敌人要是在这种天气下发动进攻,我们要怎么办?”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誓死抵抗!”
战士们说完,张自忠第一个脱掉了外衣,带着全营的士兵操练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战士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张扒皮”。
天的酬勤!在张自忠的严格训练下,他手下的兵个个英勇善战,大有以一当十之势。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带领十余万人兵分三路向热河进攻,热河当地的守军不堪一击,纷纷逃跑,3月4日,日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热河的省会承德。
1933年3月7日,张自忠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率领十九军抵达遵化三屯营,与日军对抗,并在站前立下誓言:
“人固有一死,打败日寇,为国而死是最光荣的。只要我们还剩下一个人,就要同日寇战斗到最后!”
战士们听完他的话,备受鼓舞,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张自忠率领着军队和日军从喜峰口到罗文峪一路战斗,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兵分多路向台儿庄进发,日军在到达山东临沂、滕县一带时和当地守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眼看阵地又要失守了,张自忠率领着救援军队及时赶到,很快日军受到重创,不得不暂时退兵,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1940年5月,日军又集结30万大军向鄂北的随县、枣阳一带进犯,张自忠带兵迎战,从早上到中午,张自忠一直在前线亲自督战,中午时分,他的手臂被敌人的枪弹击中,但他全然不顾,仍坚持指挥作战。下午2点,张自忠的手下只剩下几百人了,他将自己的卫兵全部派往战场增员,只留下几个人跟在自己身边。
在这紧要关头,张自忠用笔写下了将近百字的战斗报告,在将报告交给部下的时候,他说:
“我拼尽了全力战斗,自问无愧于国家和民族,你们要奋勇杀敌,不要辜负了我的志向。” 不久张自忠的腰部也中了子弹,接着身上,又被日军的五颗子弹击中,这时的张自忠几乎失去了动弹的能力。
但是,张自忠将军为了不让日军俘虏自己,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就这样,一代名将壮烈殉国,他的这一英勇举动,不仅震撼了每一位中国人,同时震撼了日军,日军以极其隆重的方式将张自忠厚葬,并为他立了碑。
后来,中国战士不惜一切代价把张自忠将军的遗体抢了回来,并为他举行了国葬,冯玉祥亲自为张自忠题写碑文“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抗日英雄,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缀着人类历史的天空,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的信念如磐而又柔情似水、震古烁今而又春风化雨的高风亮节,将永远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