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太监吗
太监是指那些被阉割生殖器之后失去性能力,在古代皇室专供役使的男性官员。太监的定义里面有几个重点,一个就是被阉割,另一个是供皇室使用的役使官员。
司马迁游历山水
而司马迁呢,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是写史书的人,并不是专供皇室使用的用人,另外司马迁是被处以宫刑,而太监是被阉割的。虽然在实际操作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本质上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而且太监大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外生计都成问题,所以才选择自宫或者阉割进宫当差。而司马迁则是受到牵连而被迫接受宫刑,这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太监的被阉割之后是进宫当差,而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则是奋发图强,以先贤为自己的榜样,以完成著作《史记》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最终完成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承受奇耻大辱之后,司马迁和太监所做的事情有天差地别,因此这样伟大的司马迁怎么能被称为是太监呢?
但是如果有人说失去性能力被阉割的人都是太监的话,这样三观不正的言论和思想我们都应该摒弃。总之,司马迁不能算是太监,他只不过是一个因为他人诬陷而受到牵连而被处以宫刑的伟人。
司马迁祠
司马迁的祠位于今天山西省韩城市芝川镇的山岗上,司马迁祠的东面是黄河,西边靠着梁山,前面芝水萦绕。相传芝水原称是陶渠水,因为汉武帝在陶渠水之阳采过灵芝,于是就被改名字叫芝水。而司马迁的祠就坐落在芝水之滨。
司马迁祠
司马迁的墓祠始建于公元310年,当时县志记载,西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看了司马迁的文章之后,大力赞扬了司马迁的功德,于是就给司马迁建造了墓祠。到了北宋靖康四年的时候,又重建了寝宫。之后的千年又经过了数次的修缮。
这座坐落在悬崖坡上的墓祠,依照地势形式,没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的限制,整个建筑经过精心的修葺,看起来严肃挺拔,气势恢宏,与司马迁太史令的身份、文章等都非常的契合。一开始建造司马迁祠的时候,是没有墓的,但是可能是殷济觉得有祠无墓终究是个遗憾,所以在祠堂建起来之后又给司马迁立了一个衣冠冢。司马迁的死因和死年在历史上都是没有记载的,司马迁蒙受巨大的耻辱,在世的时候有巨大的成就,死了之后却连个死因和死年都不知道,在人们心中多少也是个遗憾,所以这个墓祠也算是弥补了人们心中的遗憾了。
根据司马迁自己描述,司马迁的高祖、曾祖、祖父等都葬在高门,而殷济之所以把墓志选在韩奕坡悬崖,就是因为这里离高门近,也算司马迁落叶归根了。
司马迁的事迹
司马迁的事迹被收录到小学和初中的历史教材当中,书中只是渺渺数语便已经觉得司马迁的伟大与坚强。源于对司马迁的尊敬,后人对司马迁的详细资料搜集的格外详尽。看过资料后,会发现司马迁的伟大不是一般的伟大,司马迁坚强更不是一般的坚强。
司马迁肖像
司马迁的事迹从生至死都与历史紧密相和,出身文学家庭,其父司马谈便是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后来由于司马谈未能随行武帝的封禅大典,郁郁而死,司马迁便接过了父亲的笔杆,继续记录历史。作为史官,编著一本完整的历史是他与父亲最高的追求,于是他遍访全国各地,为了史料的真实,他亲自拜访当地的老人,并摘取其中可信部分,载入史册。后来李陵在北击匈奴时兵败被俘,全朝上下骂声一片。但他站在客观角度,李陵深入漠北斩敌万余,功过应该相抵。且投降原因不明,应该以后再做定论。但此事却激怒了汉武帝,武帝将司马迁下狱并处以宫刑。
如果当时司马迁含恨自杀,那么司马迁的事迹也就在此终结。最后司马迁坚强的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将写了一半的史记全部完成。最后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的事迹时刻在激励着后世无数人,13年的呕心沥血书写3000的辉煌历史,这其中向后人传达着两个字——坚持。
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关系
司马迁和司马光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硬要说他们两个人有关系,大概就是他们都姓“司马”,五百年前两个人是一家。
司马光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而司马光则是出生在北宋的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也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两个人在时代上面就已经相差了一千多年,就算有血缘关系,经过这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两人之间的基因,也应该没有几处相同了吧。
另外两个人也有一个相关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是史学家,并且都著有一部流传后世的巨著。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对后世的历史、小说、戏剧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
而司马光则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本官方修订的史书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非常高的地位。《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写到公元前959年停笔,涵盖了十六朝1362的历史。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贤臣、鸿儒等都会对《资治通鉴》点评批注,而且还是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可以说除了《史记》之外,其他著作的赞誉都不能与《资治通鉴》媲美。
这样说来,修史倒像是“司马”家族的传统了,而且有司马迁、司马光两位大家,相信史学家族的称号应该没有人能够和司马家族抢了。
鸿门宴司马迁
《鸿门宴》是收录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文章,它对项羽宴请刘邦的故事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具有非常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影视剧中的司马迁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各地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股力量,其中包括楚国的贵族项梁、项羽叔侄,和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力量刘邦。刘邦投靠了楚国,项梁在一次战役中战死。公元前207年。楚怀王派项羽去解救被秦国军队包围的赵国,另外又派了刘邦带兵去攻打函谷关。大军临行之际,楚元王与二人约定谁先入关,谁就能被封为关中大王。
项羽带兵打败秦军之后,听说刘邦到了咸阳,打算入关。项羽对此非常生气,于是攻破了函谷关,直接到了鸿门。这时刘邦的手下曹无伤暗中派了人对项羽通风报信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更加生气,于是决定第二天攻打刘邦。
刘邦自知无法与项羽抗衡,于是就退出了咸阳,还把在咸阳的所得都献给了项羽,并且还劝说项羽在咸阳称王。范增看出刘邦日后必成项羽的祸患,于是就让项羽设下鸿门宴,一心想铲除刘邦。范增一心想杀了刘邦,但是刘邦却用一跪的方式化解了项羽的怨恨。范增命项庄舞剑司机杀死刘邦,但是项伯和樊哙却帮刘备解了围,最后刘邦以上厕所为由离开了。
司马迁的《鸿门宴》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司马迁虽然为汉朝的史官,在写汉高祖的历史也丝毫没有偏颇,体现了一个史官该有的姿态。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石雕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而当我们了解到司马迁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境遇之下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我们就能感受到司马迁身上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精神了。
首先司马迁是坚强的,无法想象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的当时,司马迁是如何忍受残缺的身体给自己带来的煎熬和痛苦的。就算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带来许多的非议和嘲笑,可想而知当时司马迁有多坚强。其次司马迁也是一位理想至上的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司马迁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这是理想的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实录的风格能够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认真的态度,这种实录精神也是司马迁身上认真、严谨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