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既下是什么意思 王敦大将军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王敦既下
王敦既下,意思是王敦顺江而下。这句话选自《温峤不屈》。这篇文章讲得是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反叛,打算废立太子而没有成功的故事。王敦顺着长江一路打到长江口,把军队驻扎在了石头城。
王敦图像
太子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王敦想要废了他,选个容易控制的人当太子。可是废立太子需要名正言顺,王敦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可以给太子安一个不孝的罪名。在宾朋满坐的时候,他开始对太子发难,历数了太子种种不孝的行为。他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不忘添一句这是温峤说的。温峤本来是太子的亲兵,后来跟随了王敦当官。过了一会儿,温大人来了,王敦端起架子威严地问皇太子为人怎么样。温峤说他身份卑微,不敢随意地说皇太子。王敦释放了杀气,想要让温峤屈服,他再一次地问皇太子的为人。这回温峤没有打马虎眼,诚恳地说皇太子深谋远虑,不是像他这样的人可以随意猜测的。皇太子很有礼貌,也很孝顺,所有的事情做得都是有礼有节。
王敦气得肺都炸了,可是人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的,自己已经无法做出改变了。后来皇太子顺利地当上了皇帝,消灭了叛军,保全了晋室。
王敦在这件事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如果想要给太子安罪名,也应该找个靠谱点的。太子本就是个孝顺的儿子,他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说他不孝不是赤裸裸地告诉别人自己是造谣的。第二个错误是不应该找温峤来佐证他的谎言。如果想要找同谋,应该跟人家事先作好沟通,也不应该找正义的人。温峤正直勇敢,不向恶势力低头,王敦到底是怎么想的,才会选择他来配合自己的谎言。 如果世上多一点温峤这样的人,那些阴谋家们是不是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王敦大将军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王敦图像
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和扬州。这样一来,这位大将军掌握了国家经济中心的军事大权。一时之间,登他家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位大将军性格强势,威胁到了皇权。皇帝渐渐疏远了王氏家族,扶持了江南其他士族。王敦起兵叛乱,他很顺利就打赢了。
司马睿做出了让步,赋予了王敦更大的权力,不久就因为思虑成疾过世。继任的新君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既得民心,又有手腕的帝王。他暗中联络忠臣,拉拢王导与王敦对抗。王敦意图想要发动第二次兵变。但这时,他得了重病。在病榻中,他想了他的身后之事,找来了亲信。对他们说,有能力的人才能做难的事,他马上就要死了,世子属于没有能力的,在他死后最好立刻解散军队,让子弟入朝为官。这是上策。中策是退回武昌,有军队做后盾,表现地对朝廷恭敬一些,这样皇室也能允许他们活着。下策是趁他还有一口气,另立朝廷。其实大将军王敦的判断是对的,可是他的亲信自作聪明地选择了下策。王敦在说完不久就病逝了。他的亲信鼓动世子发起叛变,最后的结果是叛军全军覆没,大将军王敦一脉彻底绝后。
王导 王敦
王导是东晋名相,王敦是王导的堂兄。兄弟二人出身显赫世族,身份高贵,一起协助司马家建立了政权。王导为内王敦为外。朝堂渐渐被掌握在他们手里。但是皇帝并不愿意见到这个局面。当时的都城是建业,它位于长江下游,能控制出海口。
王导图像
这个城市的不足就是容易受到长江上游的威胁。正好,王敦就驻扎在长江上游。该地区的军政都被他掌握在手里。所有人的眼里只有王敦的命令,对于中央几乎已经不放在眼里了。皇帝培养了一些人给与了他们军权,希望他们能够压压王敦的气焰。但这却使王敦兵行险招 ,终于在鄂州发动兵变。还在都城的王导为了保全自己发布了一个与堂兄划清界限的声明,希望中央能尽快抓住叛贼。紧接着司马皇帝也发布了一个表彰了王导的大义灭亲的声明。王敦从鄂州一路南下,很顺利就攻占了京城边的一处军事要塞。他纵容手下的士兵四处抢劫。坐不住的皇帝只能选择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见到堂弟就怪他在当今皇帝即位前没有听他劝,现在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但王导依然坚持认为不能改立皇帝,王敦只好退回鄂州。后来皇帝因为忧虑成疾病逝了,王导接受了遗召,辅佐幼帝上位。
后来王敦病重了。他的堂弟谎称他已经死了,还发丧号召叛乱者投降。可是王敦没有真的死,他知道后立即组织兵马,但为时已晚,只能不甘地死去。由王敦引发的叛乱就这样被王导平定了。王敦所做并没有影响王氏家族的繁盛。王导的官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一代东晋中兴名臣。
王敦击鼓
王敦出自世家,按理说应该是贵公子做派。记得有个大臣见到王家子弟后,逢人就说王家满是珠玉,从这句话就可以想象王氏子弟的光芒了。可是王敦是个家族另类,在他年少的时候就有乡巴佬的外号,而且他说话带着口音,因此常常遭到众人的嘲笑。
王敦画像
其实王敦的样貌很好,但他的眼睛长得太凶了,不讨人的喜欢。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个性豪爽,不拘小节,在崇尚清淡的东晋上流人物看来王敦过于粗俗了。
有一次,皇帝举办了宴会,邀请了城内所有的青年才俊。众人在皇帝面前都高声谈论诗词艺术,说上几句文雅的词,只有王敦一言不发,脸上还露出了嫌弃的表情。这个样子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大家就想了,你一个乡巴佬也敢看不起我们,看看你有什么本事。他们恳请皇上让王敦来谈谈艺术,本意是想刁难一下王敦。王敦说他只会击鼓。鼓架被仆人抬了上来,王敦卷起袖子就上。他很有乐感,敲得很有节奏也很大声,一时之间宫殿里的人仿佛觉得自己正在战场上阵杀敌,心中涌现了一股慷慨豪迈之情。人们这时看击鼓的王敦,觉得他风流倜傥,一时之间竟把在场所有的男儿都比了下去。在经过这次宴会后,王敦渐渐得到了众人的倾慕。人们都赞叹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后来当人们称赞别的名士意气风发时,看过王敦击鼓的人就会说,你是没看过王大将军的风采啊。王敦也因此成为了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司马睿 王敦
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而王敦是帮助他建立东晋的有功之臣。既然有功就必有势力,有势力就必定与皇帝有瓜葛,有斗争。
王敦像
根据历史的记载,司马睿并非是皇族的司马氏,而是王室的司马氏,他的家族是王室之族,他的父亲是琅邪王,因为是不激进的王室,所以,就军事和其他方面来说,司马睿都是没有什么势力的。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东晋,是因为他依靠了王导和王敦的势力。
在东晋建立时,司马睿因为王氏的功劳,重用了王导和王敦。当时,司马睿刚刚上任,自然会有各种不同意的声音,也会有各种战乱,例如,当时的江州刺史就不想听从司马睿的命令,于是,司马睿就派王敦去帮他讨伐江州刺史,另外,还有其他的大小战乱,也都是派王敦帮他平复的。但是,王敦与王导不同,他是属于有野心的人。所以,随着王敦平复的地方变多,他就开始在每个地方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自己任命官员等。最后,他几乎是统治了长江中游一带地区。
对于君王来说,大臣权利特别大,就是个威胁。所以,当司马睿发现王敦权势已经如此大的时候,他就开始害怕了,怕他谋反,于是,他开始重用其他姓氏的人,以便压制一下王氏的权力。后来他还以打北方的名义去防王敦,这样反而激怒了王敦,所以,王敦开始发起了谋反之战。最终,是以司马睿求和结束了这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