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新青年”在竞赛中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我小学三年级就爱上了拆装电脑,我们就想让程序跑得再快一些,让算法和算力加速加倍!”伴随着北京大学“未名湖之光队”的队长刘胜与畅谈青春追梦之路,5月10日, 第十届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收官。现场竞赛中,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获冠、亚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e Prize计算挑战奖,浙江大学获最高计算性能奖。

ASC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由中国发起组织,旨在引领科技新青年站上发展的浪尖,比赛得到亚洲及欧美相关专家和机构支持,旨在通过大赛平台推动全球各地区间超算青年的人才交流和培养,提升超算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大赛迄今已连续举办10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超算赛事。

ASC竞赛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表示:“十年来,ASC竞赛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学研用的融合,逐渐探索出‘以应用为导向,以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科技新青年培养范式。从ASC竞赛中走出的科技新青年,具备全球化视野,乐于探索前沿科技,拥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团队协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表示:“中国科大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培养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ASC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超算竞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创新教育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大在前沿交叉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

ASC专家委员会主席、图灵奖获得者、田纳西大学杰出教授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表示:“ASC超算竞赛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年轻人才,激励大学生们在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探索、创新和协作。大学生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设计、构建、调试和优化,这些行为鼓舞人心。”

让“科技新青年”在竞赛中涵养家国情怀

竞赛主办方供图

大赛共有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有24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其中,20支中国大陆高校队伍参与现场竞赛,其他高校队伍进行线上竞赛比拼。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瓦功耗约束下自行设计并现场搭建集群系统,完成AI语言大模型、分子动力学、气候水文耦合模式、智慧交通等前沿高难度赛题。决赛期间,24支队伍还通过抽签分为四组完成超级团队赛,通过跨团队、跨地域合作,共同挑战随机量子线路采样模拟赛题。

最终北京大学代表队反映出全面、深刻的超算系统与应用理解能力以及出色的性能优化能力,问鼎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在AI语言大模型、基准测试等多个赛题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得亚军。

由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组成的超级团队对随机量子线路采样模拟赛题实现高效优化,获得了超级团队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青海大学等队伍凭借在单项赛题优异表现获得应用创新奖。线上竞赛中,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冠军,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泰国农业大学等队伍分获应用创新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徐怡是该校超算鸿雁队队长,她通俗地介绍,参赛选手首先要对电脑硬件有一定了解,掌握过硬的软件编程手段,还要具备临场应变、解决突发问题、时间分配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

鸿雁队副队长、大三学生吴天铭之前就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小时候拆过爸爸的笔记本电脑。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他经常请教学习物理和化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和室友,跨学科作战成为常态。

中国科大超算鸿雁队主教练、计算机学院教授安虹说,高性能计算机反映整个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尖端技术,涉及计算流体动力学、大气、天体物理等多学科交叉应用背景。“我们面向国际前沿加大培养,甚至投入几百万元的设备供学生拆装,不‘玩坏’设备也许就学不会技能。比赛过程也是对年轻人教育的过程。青年学子在比赛中提升对高性能计算意义的了解,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国计民生的作用,让热爱变成他们前行的内驱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42 字。

转载请注明: 让“科技新青年”在竞赛中涵养家国情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