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为汉帝国打下半壁江山,其功勋卓著,最后被吕后设计杀死,很多人都谓其冤,痛骂刘邦大杀功臣。但其实仔细回顾韩信一生,死得一点也不冤,很多事情早已种下伏笔。
伏笔一、刘邦拜将。韩信本为项羽一个执戟郎中(看大门的),不被重用才投靠了刘邦,在萧何手下做治粟都尉(管理粮草),觉得还是不被重视又逃走,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深知韩信之才,只有刘邦筑台拜将才能留得住他。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个月下,萧何肯定是先答应了韩信为大将军的条件,韩信才肯回来的。刘邦是志要夺取天下的,身边的伙伴必须是忠诚度第一,虽然按照萧何意思拜将了,但对这样恃才估价的人,已难深信。
伏笔二、彭城调兵。刘邦趁项羽本人及主力都在齐国,联合诸侯一起直捣项羽老巢彭城,获得大胜。胜利来得太容易,刘邦和诸侯们都忘乎所以,整日饮酒作乐,彭城乱成一锅粥,军纪涣散。只有作为军事家的韩信,敏锐地察觉到后患,项羽即将归来!于是韩信凭着自己大将军的身份私自调走三万军队到城外驻扎。
事实也如韩信所料,项羽迅速回师救彭城,刘邦和诸侯大败,刘邦甚至为逃命连儿女都踹下车。对于主公如此落难,韩信只顾收集残兵,没有发兵救援,原因很简单,这三万军队是打不过项羽的,他得为汉王保住有生力量。想法都是好的,可是做法真是有待商榷,这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准备自立。私自调兵为一罪,旁观主公落难为二罪,事后刘邦没追究,但心里肯定有想法了。
伏笔三、不救荥阳。彭城之败后,刘邦重整旗鼓驻守荥阳,派韩信率军北上开辟第二战场。这是韩信最辉煌的时刻,独自统军作战,擒魏、取代、破赵、胁燕、灭齐,真是势如破竹。可是大家有没想过,韩信之所以那么顺利,很大原因是项羽被刘邦牵住,在荥阳对峙着。当韩信打高兴了,刘邦的荥阳却保不住了,幸亏由陈平的“纪信诈帝”一策才保住一命。
荥阳被困时,韩信为了不分散兵力,照样不顾刘邦的求救信。更让刘邦愤怒的是,韩信还以齐地不稳要求封“假王”。要知道齐国是刘邦先派人招降成功后,韩信趁齐军疏于防备才顺利夺下的,这使刘邦失信天下还要求封王,韩信自立的野心暴露无遗!刘邦虽经张良提醒给韩信封了“真齐王”,但已然对韩信有杀心。
伏笔四、收留钟离昧。汉帝国建立后,韩信由齐王改楚王,封地转移,这是刘邦对他最好的赏赐,远超萧何、张良。可惜的是,韩信顾及旧情,收留了项羽的部将钟离昧,这可犯了大忌!刘邦最恨的就是项羽残存的党羽,你韩信如此行为是要干嘛?于是刘邦假意游览云梦泽,趁机扣押韩信回长安,贬为淮阴侯。此后韩信郁郁寡欢,经常叹息自己竟跟周勃、灌婴同等级了。如此不反思的态度,刘邦还没杀韩信已是仁慈。
结局五、谋反被杀。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汉高祖亲自带兵征讨。韩信在陈豨起兵前曾有过交流,答应陈豨若起兵,自己为长安内应,这是赤裸裸的谋反。刘邦出兵前将朝中所有事宜交给吕后,不管这是不是刘邦有意为之,韩信是躲不过这劫的。韩信自己也知道“天下已定,故吾烹之”,吕后下了最后杀手。
汉高祖平定陈豨反叛归来后,得知韩信及其三族被诛,“且喜且怜之”,可见对其是有惋惜之情的。其实刘邦历史上并没有大肆屠戮功臣,且不论身为智囊的萧何、张良、陈平没有被杀,武将樊哙、周勃、灌婴也都安享晚年,韩信之所以被杀,很大原因都是自己作的。
本篇原创,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欢迎大家评论关注点赞收藏哦~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