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18日,《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
长三角高校数量最多,占全国17%;
粤港澳普通高校在校生占总人口比例最低;
广东高校研究生比例低于江苏,更远低于京沪港;
广东、长三角毕业生热衷留本地;
广东省人才虹吸效应明显。
记者丨王帆
编辑丨林虹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最为集中的三个区域,其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6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与深新传播智库联合发布《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
在报告中,粤港澳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即一省两区;京津冀包括北京直辖市、天津直辖市、河北省,即一省两市;长三角包括上海直辖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即三省一市。
1、长三角高校数量最多
从高等院校数量来看,2018年,全国(含港澳)共有2722所高等院校,其中长三角为458所,占全国17%;京津冀高校数量次之,为270所,占全国10%;粤港澳数量最少,为181所,占比为7%。
粤港澳和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数量比例基本与当地人口数量比例接近,但两区高校数量比例明显低于GDP所占比例。
2、粤港澳普通高校在校生
占总人口比例最低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普通专科生、普通本科生及研究生)共计约3131万人,占全国适龄人口(18-22岁)的34%,占全国总人口(约14亿人,包含港澳人口)的2.2%。
其中,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校生数在三大区域中排名第一,共有508万人,占长三角地区总人口2.3%,与全国该比例(2.2%)较为接近;
京津冀有300万高校在校生,占本地区总人口2.7%;
粤港澳地区高校在校生数238万人,占本地区人口1.9%。
三大区域中只有粤港澳地区高校在校生占本地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广东高校研究生比例低于江苏,
更远低于北京、上海和香港
2018年,京津冀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研究生比例为26.2%,明显高于粤港澳和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研究生比例仅为8.1%。
三大区域中普通本科生占比都在50%-55%之间;粤港澳地区普通专科生比例为37.6%,明显高于其他两大区域。其中广东高职高专比例为37.6%,是广东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
2018年,北京和上海的研究生比例较高,分别为40.4%和28.3%,其余省市只有香港和澳门研究生比例高于20%,分别为23.7%和26%。
广东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就研究生层次而言,广东研究生比例仅为6.1%,远低于江苏的11.2%。
4、每万亿元GDP高等院校数量:
京津冀最高
每万亿元GDP高等院校数是衡量普通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指标。
1999年至2018年,三大区域每万亿元GDP高等院校数下降明显,说明高等院校数量的增长滞后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8年粤港澳地区每万亿元GDP高等院校数仅为14所,远少于京津冀(34所)和长三角地区(21所)。
以广东和江苏的情况来看,2018年,广东每万亿元GDP高等院校数为15所,江苏为18所。
5、广东、长三角毕业生热衷留本地
从2014届至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广东省、长三角地区的本科毕业生在本地区就业的比例都比较高。
其中,广东省本科毕业生对本省的服务贡献(保持92%左右)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平均89%)。北京高校是服务于全国人才需求,因而京津冀地区本科毕业生对本地的服务贡献较低。
6、广东省人才虹吸效应明显
再从全国各地毕业生的流向来看,广东省、京津冀地区的区外本科毕业生占比都比较高。
其中,广东对省外本科毕业生吸引力最高(省外生源占比从42.8%上升到50.6%),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区外生源占比平均为49%),说明广东本科人才流入率在高位。
报告指出,粤港澳地区的职业发展前景、薪酬收入回报和生活质量对区域外人才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