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武艺高强,是河北名将,最终死于关羽手下。在白马之战中,颜良大杀四方,最后也被关羽取了性命,文丑于是就杀上前去为颜良报仇。但是在延津之战时,中了曹操的计,文丑的大军顿时大乱,就这样文丑不得不与乱军赶紧逃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中这样记载: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不镣备,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玄德随往,操表奏朝廷,封关公为汉寿亭侯。操使计击文丑,文丑射翻张辽马,关公斩文丑于马下。
在文丑败北慌乱出逃时,曹操问谁可以擒住文丑,这时张辽和徐晃都抢着上前,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笔者就带着大家来一探究竟。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文丑处于一种慌乱状态,战斗力一定不会有之前那么强劲。
所以他俩才会抢着上前去擒拿文丑,要是在文丑平时正常的状态下,他俩一定不敢上前去挑战文丑。因为文丑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文丑与颜良的实力不相上下,曾经徐晃二十个回合就被颜良打的落花流水。
张辽实力并没有比徐晃厉害多少,因为在徐晃被颜良打败之时,张辽就在现场观战,结束之后他也不敢上前去。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不敌颜良,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他俩是很难战胜文丑的。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文丑被曹操算计状态不佳,军心溃散。他俩是非常有可能战胜文丑的,所以他们才这么放心大胆的出来追击。
但是,事实却与他俩想的不太一样,他俩终究还是低估了文丑的实力。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文丑在马上射出两箭,一箭射去张辽盔缨,一箭正中张辽马的脸。徐晃挥战斧迎战文丑,但文丑军上前来助首领,徐晃只得撤退。就这样他俩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对,不但没有擒住文丑自己还差点受伤。
第二个原因呢,猜测是他俩想要功名利禄,正好趁这个时机可以有立功的机会。
上文中笔者就提到了,在关公杀了颜良后,“操表奏朝廷,封关公为汉寿亭侯”。他俩看见关羽通过杀了颜良有了更高的功名,还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可以传颂的佳话,心中难免会有一丝羡慕。文丑也是一个与颜良实力地位不相上下的人,若是将他擒拿下来,功名利禄自然也不会少的。
立功之心驱使着他俩竞相上去表现自己,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像关羽那样的证明自己的机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完全可以拼一下,而且他俩认定现在文丑军心大乱,表现自己的时机已经来了,若是错失良机,再想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而且文丑慌张之下实力一定不敌他俩,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俩谁都不想错过,所以会争相前去擒拿文丑。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是好面子之人,徐晃与颜良对战二十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当徐晃失败的时候,张辽等人可是亲眼所见的,但是并没有上前去对战,而是装作哑巴一般在观望。张辽和徐晃可都是曹操手下有名的大将,这件事情在他俩的人生中都留下了污点。
同一件事情使他俩都颜面尽失。从颜良身上找回面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白马之战颜良已经被关羽杀死了,而文丑与颜良实力相当,从他身上找回面子也是行得通的。
现在时机已经来了,而且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在文丑慌乱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这既可以挽回自己的颜面又可以立功,我想换成谁都会抢着上前表现吧。但是事与愿违,他俩不光没能擒住文丑,而且还又让关羽抢去了风头,可以说他俩不仅没有挽回颜面,反而是又丢了一次人。用一句熟语来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综上所述,张辽和徐晃抢着上前去擒拿文丑,主要还是觉得当时他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有实力去抵抗。同时若是将他擒住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可以挽回自己丢的面子还可以建功立业,升官发财。但是还是低估了文丑的实力,使自己又再一次在众人面前出丑,让关羽又一次风头尽出。
你是如何看待张辽徐晃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