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一起教育科技承办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养云峰会以在线形式在一起云教研平台召开。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王永春,以“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什么是生本学材?
目前现行的这套教科书是依据2011版课标编写的,至今已经快十年了。在近十年的使用中,王永春通过调研发现,受到考试、升学的影响,教师们对于课标提出的“四基”的贯彻和落实并不均衡。甚至考试命题能不能贯彻“四基四能”仍有待研究和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成立了小学数学研修团队,2016年转为研究团队,研究面向2021版课标的教材,在新教材中加以改进。如果将传统的教科书称之为教材,那么王永春希望新版的教科书可以称为“学材”。顾名思义,教材是从老师教书的角度来界定的,而学材则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
此外,王永春还借鉴了“生本的理念”。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最早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
经过4年的研究编写,人教社2019年8月出版了与现行教科书配套的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每个单元主要呈现知识综合、拓展提高、应用实践三个版块,重点体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整体自主建构、掌握重要思想方法、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
此外,未来教材改革将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1.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的本质、价值是什么?
2.学生怎么获得(学习方式)数学本质才是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的?
3.命题考试考什么?如何才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掌握了核心素养?是否掌握了面向生活,面向这个世界解决问题的时候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王永春指出,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逻辑思维、量化分析观念,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纷繁复杂的世界,通过抽象、推理得到数及数量关系、图形及图形关系。其实这其中核心是数学的三个基本思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王永春认为,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等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而生本学材的内容呈现应有利于实现上述学习方式。
除此之外,还要防止进行浅层学习——学生死记硬背、简单模仿、碎片化看待知识……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理解记忆、自主关联、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概括,最终养成深思、认真、乐学的习惯。
其次,要注意复习和关联。复习与关联不仅仅是单元结束时的任务,每堂课都应有。每课时的开始,老师出示学习主题或者提出研究的主题或者提出复习的重点问题,学生自主关联旧知识,自己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
第三,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类比、比较、转化),物以类聚,把同类的知识形成一个模块,通过第一个知识点的深度学习,借助操作、几何直观等多元表征,理解概念、命题、结构,掌握思想方法,达到以此类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界。
第四,要注重交流,重点交流新旧知识的关联、类比、比较,如何借助几何直观,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方法,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这个环节要体现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就是通过交流反思自己和自己小组的理解是否深刻、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有哪些收获和不足等。
第五,要进行拓展提高,注重知识的综合、拓展、结构化,体现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
第六,是问题解决的改革,加强发现问题、联系真生活、真情境,分析数量关系与建模。
最后,王永春用一段话进行总结: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位老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理论、付诸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此次,云峰会汇聚了一大批富有教育情怀、追求教育梦想的优秀教育专家、学者。在这里资深教育专家的教研锦囊与新颖的授课方式相互碰撞,教育界大咖之间前沿观点相互启发,得到教研员、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也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转变传统思维,拥抱互联网+教育新时代。(一起云教研平台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