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我国历史上有3次大规模的移民记载,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其中时间跨度较长的一次,也是规模很大的一次移民是“闯关东”。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据史料记载,闯关东发生在清朝年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移民时间很长。对于闯关东的历史,前几年电视剧《闯关东》,曾介绍过一些故事。其实闯关东内涵很多,今天我们通过史料了解一下。
“闯”的含义
相对于“走西口”、“下南洋”来说,“闯关东”让人听起来很生猛,这个“闯”字,让人会想到要通过武力才能到达关外,其实与武力关系不大。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那为什么叫“闯关东”呢?
在弄明白“闯”的含义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东”。所谓的关东地区,主要是辽吉黑及内蒙古部分区域,也就是东北地区,也被称为“关外”。
“关东”一词自明朝就有了这一称呼。但那时的关东是一个地理名称,是指辽东一带。到了清朝时,东北三省都被称为“关东”。
但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把关东地区视为“龙兴之地”,不让山海关以南的汉人进入东北地区耕种生活。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室怕人口进入后破坏他们的龙脉。
从康熙皇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一直对关东地区实施封禁。但中原地区经常遭遇各种灾难,一些民众为了生存,经常偷偷进入东北谋生,因此称为“闯”。即使后来清朝解除了禁令,但“闯关东”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因此依然沿用 “闯”字。
“闯”的路线
现在我们一提到“闯关东”,首先想到的是山东人闯关东,其实除了山东,还有河北、河南等地的人也进入东北。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在“闯关东”的人中,主要以山东人居多。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与东北隔海相望,而且当时山东自然灾害频发。为了生存,一些山东人就从海上逃往东北生活。从史料记载看,清朝时,山东发生旱灾233次,黄河造成的水灾127次,还发生潮灾45次。据说清朝年间,山东的灾害在全国最多。
有灾就有民变,山东的捻军、幅军、义和团等农民起义不断,天灾、人祸与战乱,使山东人被逼无奈,只得迁移,而移民的地点就是东北。
从山东到东北,海路最近,从海上直达大连或者营口,便进入东北地区。因此,山东胶东一带的农民从蓬莱到辽东的铁山岛,不到100公里。而河北一带人到关东走海路,他们一般从天津乘船到辽东半岛。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走陆路最艰苦。山东人到东北也走陆路,闯关东的人沿着勃海,过山海关,再经辽西走廊到达关东。山东的鲁西、鲁南、鲁北一带的人都沿这条陆路进入关东。他们一路上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东北。
民国初年,虽然修建了“胶济铁路”、“津浦铁路”,乘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奉天,能节省很多时间。但那时火车票昂贵,老百姓买不起,他们依然习惯于徒步向东北迁移。
“闯关东”很艰难,要吃很多苦,没有好的身板,很难到达目的地。因此“闯”字也有艰难之意。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闯”的人群
从历史上记载看,“闯关东”并非自发前去东北,也有官方行为。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进京后,就曾于1644年颁布一条法令《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此时到东北的人并不多,但经过二十多年,山东移民不断增加,很多山东来的移民在东北开荒种地。因为东北土质好,适合农作物生长,就吸引了大批山东人到东北。这时清朝第一次“闯关东”高潮,但此次移民是官方行为,“闯”的意味并浓。
但到了1668年,康熙皇帝在位时,对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清军驻守各个关口,严禁关内的人进入东北地区。但越禁反而“闯”的人越多,一些想进入东北的民众,从正面关口进不去,他们就想办法偷偷进入,这种“偷闯关东”的人数很多,“闯”的意味比较浓。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逐渐衰弱,对东北管理趋于弱化,据史料记载:“东三省之开放设治,遂如怒箭在弦,有不得不发之势矣”,到了1897年,东北全面开禁,此时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属于半官方行为,但到东北的流民居多。据史料记载,1910年,东北人口增至了1800万,仅1000万都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流民,东北已经成为移民之地。
到了民国年间,依然有很多人跑到东北生活。其中山东人也居多。据说每年有48万之多,总数有1832万,而留在东北定居的达到792万人。当时闯关东的人,大都先在辽宁落脚,然后再向吉林、黑龙江两地迁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11 字。

转载请注明: 我国史上3次人口大迁移,迁移时间很长一次,为何叫“闯关东”?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