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们适应吗?多数很“淡定”

小朋友在玩打病毒游戏。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昨天,上海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返校复学,全市公办幼儿园全部开园,民办托幼机构也将陆续开园。在家“宅”了近半年,回到幼儿园的萌娃们适应吗?幼儿园是如何为孩子筑牢安全“防护墙”的?来看看青年报记者的现场采访。

错峰来园离园 设置合理路线

踩着地上的“小脚丫”标识,保持一米间隔,测体温、洗手、晨检……昨天早上8点多,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门口,一个个萌娃在家长的护送下返园复学。尽管已经“阔别”幼儿园4个多月,但萌娃们对幼儿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陌生感,基本都是很“淡定”地入园,鲜有哭鼻子的情况。“终于回到幼儿园了,我好高兴啊,很想老师!”中班小朋友晨晨说道。

“我们有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共500多个孩子,从之前的统计来看,复园率达到80%。”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副园长张瑞芬介绍说,复园的孩子在400个左右,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托儿所采取了错峰入园离园方式,大班8:00-8:20入园,中班8:20-8:40入园,小班8:40-9:00入园,5个托班9:00-9:20入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托儿所设置了测温、洗手、晨检等合理路线,并设置了安全护导岗,确保幼儿安全入园。

游戏含防疫知识 玩具一用一消毒

“垫子上贴的是各种不同食物,你们看看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是垃圾食品?”上午9点多,大班的小朋友们开始户外运动,托儿所绿草坪上传来了久违的孩子欢笑声。

“操场上的户外运动时间也是错峰,以保证同一时间段操场上的人员密度。”张瑞芬介绍说,老师在设计各种运动游戏时,都融入了防疫元素,让孩子们在运动中积累防疫小知识。比如,大班孩子玩“健康食品跳跳乐”时,可以知道吃哪些食品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玩“病毒大挑战”时,扔球消灭病毒,了解各种不同病毒。

除了户外的运动游戏,室内的游戏也少不了防疫元素。在小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着各种游戏,其中“消灭病毒”游戏“人气”很旺,不时有小朋友拿着球“打病毒”。而在公共游戏室里,大班的小朋友们在玩角色扮演时,干脆组了一支警察巡逻队,不时提醒玩游戏的同伴们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园长方玥介绍说,开园前,托儿所就幼儿入园、就餐、午睡、离园环节以及疫情防控紧急预案进行了情景演练,细化调整每一个实施环节。“比如,小朋友们玩的玩具,就是分批投放,做到一用一消毒。”此外,专用活动室的使用也作了调整,以前是一个班用完了另一个班用,现在是一个教室包给一个班使用一周。

“云陪伴”舒缓情绪 调座位确保安全

长达四个多月没和老师见面,萌娃们复学后还记得老师的声音和样子吗?会不会感到陌生?对此,托班小朋友王露若的爸爸王先生说,这一点自己完全不担心。“从2月份开始,幼儿园就推出了线上的《晚安故事》,由班级里的4位老师轮流,每天定时给小朋友讲故事,周末也有,所以小朋友对老师的样子和声音一点也不陌生。”

副园长张瑞芬介绍说,前期“云陪伴”过程中,老师每天都和小朋友有互动,这一定程度上也舒缓了孩子们复学后的情绪。

“吃的时候弯腰低头!”在小班的教室里,两个小朋友分别坐在餐桌的两头吃点心,老师耐心地提醒他们注意事项。张瑞芬表示,在就餐问题上,托儿所也调整了幼儿进餐座位,确保相互间一定距离,“以前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孩子,现在只能坐两至三个孩子。”

此外,教室地面上、卫生间地面上也都标识了点位。中、大班的卫生间,洗手池安装了不同的水龙头,有按压式、感应式,也有旋转式,通过卡通形象的七步洗手法,让孩子们爱上洗手,也在使用不同款式的水龙头方式中,鼓励孩子探索世界。

趣味提示安全生活 严把四关形成合力

在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水龙头上“睡着”的米老鼠,餐桌上的班级形象人物剪影,以及增设的洗手喝水区域,都在提示宝贝们要“有间隔”,可视化趣味性的提示方式让安全变得更自主。 在游戏板块,幼儿园精准关注“距离”,随处可见的“相隔一米代表我爱你”,让一米软棍、一米地标、一米小花贴纸,变成了游戏的一部分。

徐汇区梅陇幼儿园“严把四关”:“来园关”分年龄、分时段,落实可视化的一班一线路;“离园关”一班一时段;“消毒关”一日三消,教师、保育员双主体负责制,做到一区一记录,卫生无死角;“在园巡查关”,可视化管理,随时监测幼儿和教职工健康状况。幼儿园为师生配备各自的防疫包和装置,每班保育员腰间佩戴“防疫包”。此外,还为每一个孩子精心准备了人手一个防疫袋,内含小扇子、消毒纸巾、口罩,小小宣传画,提示孩子七步洗手法及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50 字。

转载请注明: 萌娃们适应吗?多数很“淡定” - 楠木轩